第四章:肝胆病证
第二节:黄疸
中医内科学
2018/7/31
1
中医内科学
复习胁痛
1、胁痛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2、造成胁痛的病因有哪些及其病理机制是什么?
3、辨胁痛的病理性质?
4、胁痛的治疗大法?及根据病理性质不同有何区别?
5、胁痛的证、治、方、药?
6、治疗胁痛在用药上应注意哪些方面?
2018/7/
2
中医内科学第2页
概述: 概念文献摘要讨论范围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小结)
诊查要点:诊断依据类证鉴别相关检查
辨证论治: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目录
分证论治
2018/7/
3
中医内科学第3页
一、定义: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概述】
2018/7/
4
中医内科学第4页
2018/7/
5
中医内科学第5页
二、文献摘要:
1、病名和症状表现:首见于《内经》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 黄疸, ……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病诊尺》说:“身痛面色微黄, 齿垢黄, 爪甲上黄, 黄疸也。
2、分类: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
《圣济总录》《诸病源候论》提到“急黄”危重证候。
元·罗天益在《卫生宝鉴》分为阳黄与阴黄
3、病机:《景岳全书·黄疸》初步认识到黄疸的发生与胆液外泄有关。
2018/7/
6
中医内科学第6页
5、治疗: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其创制的茵陈蒿汤成为历代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程钟龄《医学心悟》创制茵陈术附汤,至今仍为治疗阴黄的代表方剂。
6、传染性:
清·沈金鳌《沈氏尊生书·黄疸》篇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对黄疸可有传染性及严重的预后转归有所认识。
文献摘要
2018/7/
7
中医内科学第7页
三:讨论范围
可涉及西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蚕豆黄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
凡出现身目黄染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
黄疸常与胁痛、癥积、鼓胀等病证并见
2018/7/
8
中医内科学第8页
2018/7/
9
中医内科学第9页
各种原因,如药物、疾病、遗传因素等,使红细胞大量被破坏,出现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这好比流水生产线的第一步,原料堆积过多,产品也就会相应增多。
人的肝脏是制造、处理胆红素的关键“机器”,它极易受病毒、细菌、药物、毒素等因素的损伤,一旦肝脏损伤,正常结构被破坏,胆红素就泛滥入血引起“肝细胞性黄疸”。
如果排泄通道,即胆道系统被结石、炎症、寄生虫、肿瘤阻塞,有时是胆管受到挤压,已加工好的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就是“阻塞性黄疸”,
讨论范围
2018/7/
10
中医内科学第10页
中医内科学--黄疸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