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运用甘露饮心悟
关键词:张琪;名医经验;甘露饮;阳痿;慢性浅表性胃炎;糖尿病
DOI:.1005-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5-0092-02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肾病专家,临证70余年,学验俱丰。其精研古典医著,善于挖掘古方,结合现代研究,灵活化裁以疗今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为后人学习中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甘露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由生地黄、熟地黄、麦冬、天冬、石斛、甘草、枳壳、枇杷叶、茵陈、黄芩组成,其后有注:“主治齿龈肿烂,时出脓血或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不任凉药”以及“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湿热相搏”所致的黄疸等。张教授指出,其病机之关键在于脾胃阴虚,湿热内蕴。脾胃阴亏,则当治以甘寒滋润,然甘寒滋润则有碍于湿热;湿热内蕴,当治以轻利,然轻利之品又有伤阴之弊[1]。
笔者有幸侍诊张教授左右,得以聆听其教诲。遂将张教授运用甘露饮的经验用之临床当中,紧扣脾胃阴虚、湿热内蕴这一病机,师其法而不泥其病,用于治疗内科、男科等病证,疗效显著。现结合典型案例将临证体会介绍如下。
1 湿热阳痿
案例1:患者,男,35岁,某机关干部,因“阳痿1年”于2012年4月7日就诊。患者有长期嗜食肥甘及饮酒史,1年前开始出现阴茎举而不坚,后发展为不能勃起,经检查均未见器质性病变。曾自行服用鹿茸、淫羊藿、仙茅等药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刻诊:阴茎不能勃起,伴有腰部酸软,双下肢沉重,阴囊有潮湿感,小便黄赤,气味重浊,大便黏滞不爽,口干而黏腻,舌质红而少津,苔黄厚腻、中后部为甚,脉沉滑而略数。辨证为阴虚湿热,宗筋不用;治以养阴清热利湿。方宗甘露饮合四妙散加减:天冬15 g,麦冬15 g,石斛15 g,炙枇杷叶(包)15 g,茵陈30 g,枳壳15 g,泽泻15 g,苍术9 g,黄柏9 g,滑石(包)15 g,薏苡仁30 g,茯苓15 g,甘草6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自诉服药2 d后小便为黄绿色,后颜色渐清,腰酸、双下肢沉重、阴囊潮湿均减轻,阴茎已能勃起,但持续时间较短。上方继服7剂。
三诊:黄腻苔已退,自觉下肢轻松,阴茎勃起持久,能完成性生活。原方去泽泻、苍术、黄柏,加芡实15 g,继服14剂,巩固疗效。3个月后告知,其爱人妊娠。
按:对于阳痿的治疗,医者多宗“温肾壮阳”之法,多用巴戟天、菟丝子、附子、肉桂、淫羊藿等药物,而对于湿热致痿往往重视不够。《内经》有“湿热不攘,……弛长为痿”的论述;《类证治裁?阳痿》中亦有“湿热下注,宗筋弛纵,而致阳痿”的记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进食膏粱厚味者多,因而临床上湿热致痿者也屡见不鲜。本案患者有长期肥甘厚味及饮酒史,湿热内蕴,下注宗筋,导致阳痿。故效仿张琪教授经验,采用甘露饮加减治疗。方中麦冬、天冬、石斛清热养阴;枳壳、炙枇杷叶清肺降火而能行气,肺主通调水道,肺得宣肃,气行则湿化;茵陈、泽泻利水渗湿;苍术、黄柏、薏苡仁取三妙之意;滑石、甘草乃六一散,旨在清热利湿,给邪以出路。全方清上疏下、泄热利水而顾护气阴,用于治疗湿热型阳痿,疗效令人满意。
2 慢性浅表性胃炎
案例2:患者,男,4
临证运用甘露饮心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