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比较的视角看中美教育的异同
2013年10月14日
清华大学王晓阳
******@tsinghua.
内容提要
一、感受中美文化差异-几个小故事
二、中美教育异同-案例与分析
三、中美留学教育
一、感受中美文化差异--几个小故事
文化差异
美国母亲认为值得鼓励的孩子言行中的积极品质:过分自信(assertiveness), 兴奋(excitement), 兴趣(interest)
鼓励孩子的自我表现的愿望与技能
中国母亲则认为上述那些品质是顽皮(mischievous)、缺乏纪律的表现。她们认为,过分自信的言行代表着不礼貌、不安宁(restlessness)、自我中心。
文化差异
个人信用(Personal Credibility)
美国人认为,公开、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是值得钦佩的品质。因此,如果某人清晰明白地表达自己(articulate)、坦率直言(outspoken),就被认为值得高度信任。认为直接、理性、果断、坚定、自信的人值得信任。信用与社会地位的关联较小。
日本人则认为,一个安静、愿意花更多时间听别人讲话的人更值得信任,而那些喋喋不休的人则是肤浅的表现。认为间接、同情、审慎、灵活、谦卑的人值得信任。社会地位越高,社会信用越高。
文化差异
•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懂而向老师发问,还认为坐的横七竖八才能更好与老师交流。
中国学生则为了装懂而不向老师发问,还认为坐的端端正正是对老师的尊敬。
•美国学生的父母对他们说:“亲爱的,你已经长成一个男子汉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主,不要老是依赖我们给你提意见。”
中国学生的父母对他们吼到:“放肆!翅膀长硬了是不是?敢把我的话当耳旁风?告诉你,就算你长出胡子,还是我们儿子,还得听我们的。”
•美国学生把女朋友带回家自豪的对父母说:“这是我女朋友。”
中,看着气急败坏的父母,心虚的说:“我没有早恋·····”
美国电影《空谷芳草》展示的美国文化
美国一个钢铁中心的一位富豪的儿子派克,在生产和劳工关系方面有许多与父母及助手不一致的想法。不幸的是,他的妻子站在父母一边。派克被家里的女佣格里尔加森所吸引。但她拒绝了他的爱情,因为他是一个结了婚的人。
厂里发生劳资纠纷,工人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于是厂方找来一批对付工人的打手。派克劝父亲将打手解散并与工人领袖谈判。但是,当父亲迫于儿子的劝告与工人谈判时,工人和破坏罢工者之间发生了冲突。父亲被杀,多人受伤,家里富丽堂皇的宅邸被毁。后来派克接管家业,改善了劳工政策。结果,无情的妻子与派克离婚,派克与加森结为秦晋之好。
中美教育异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