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少版音乐五下《黄水谣》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水谣》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的歌曲欣赏《黄水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看,他们对冼星海及《黄河大合唱》根本就不了解。仅凭教师引导很难让学生充分投入,去深切体会歌曲所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因此,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研究的空间,并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能结合图像、文字、音乐,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于是我设计了网络环境下的《黄水谣》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1.、欣赏:《黄水谣》
2.、拓展:了解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
教材分析:
《黄水谣》这首歌曲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这是一首歌谣体式的三段体结构的歌曲,作曲家通过三种情绪的对比,描绘了日寇入侵前后黄河儿女“喜、悲、恨”三个不同的情感场面。
A段前半部分的旋律呈波浪起伏状,显示出黄河奔腾叫啸的威力,又犹如汹涌起伏、沸腾激荡的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后半部分的旋律亲切、明朗表现了黄河两岸儿女辛劳耕作、安居乐业的动人场面。
B段旋律低沉并逐步推向悲愤的控诉,表现了日军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敌占区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段尾两个连续的四度下行,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悲凉、哀叹的情绪,感人至深。
A1段再现了A段的部分旋律,虽旋律相似,却因其他音乐要素(速度、力度、伴奏织体等)的变化,使该段饱含了凄凉的哀怨及刻骨铭心的控诉。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黄河吗?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黄河吧。
2、多媒体出示地图,让学生找出黄河的位置。
这是一张什么地图?(中国地图)请用你的鼠标在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位置吧。
3、介绍黄河,欣赏黄河的图片。
二、欣赏:《黄水谣》
1、导人: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华大地上。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很多音乐家都以黄河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以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所作的《黄河大合唱》尤为著名。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百度搜索网站,自己先去查找有关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有关介绍,并且仔细阅读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看完后,打开学生习题一栏,完成里面的习题,比比谁先完成,谁的答案最准确。
2、欣赏:《黄水谣》
下面我们要一起来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乐章《黄水谣》。请大家打开《黄水谣》视频,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3、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A、听第一段音乐,感受旋律的起伏。
B、朗诵歌词,体会意境
C、唱一唱:这么优美的曲调我们应该来唱一唱,你可以选择完整跟唱,也可以选择分句学唱,比一比谁先学会。(学生操作自学歌曲)
D、跟着音乐唱一唱。
教师总结:这一乐段描绘了黄河两岸人民的和平生活。音乐是波浪起伏形的,既表现了黄河奔腾叫啸的威力,又展现了一幅人民生活、劳作的画面,音乐深切动人。
第二部分:听音乐,感受旋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指名朗诵歌词,体会意境。
教师总结:叙述了日本侵略下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音乐感人至深,悲愤凄惨。
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音乐相比较。
同一旋律不同的歌词,表达不同的情感,应该怎样来处理。
乐段
旋律
歌词
速度
情绪
第一部分
相同
不同
中速
优美抒情
第三部分

苏少版音乐五下《黄水谣》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2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