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让我们学会扫地!-师德师风5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五月的第一天就是国际劳动节。因此,新教育实验把每月一事的主题定为劳动让我们学会扫地!说起扫地,有一个经典的故事:东汉时有一位名叫陈蕃的少年,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这个故事是说做大事与干小事的关系,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任何伟大的人,都是从会扫地这样的小事做起。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这个故事也阐述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我们已经远离扫地这样的小事。现在的许多学生连削铅笔、穿衣服、整理书包这样的事情都需要父母代劳,甚至有报道说有学生在外面参加夏令营时连鸡蛋壳也不会剥。以至于我们的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80后、90后的年轻人成立家庭以后不会自己做饭,无法安排基本的家庭事务。这些问题,与我们的学校教育远离了劳动技术教育是有密切关系的。新教育认为,对于每一位深爱自己孩子或学生的父母与教师来说,应该学会让孩子和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应该让孩子和学生承担必要的劳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剥夺了孩子和学生的劳动权利就等于使他们丧失了成长的机会。而放手让他们参加劳动实践,使他们具有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劳动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劳动也是塑造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适当的劳动实践,能磨炼学生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不畏困难、勇往直前、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在劳动中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集体劳动中通过分工与合作,完成共同的劳动任务,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个人服从集体的重要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以及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使学生获得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对学生的劳技操作进行严格要求,可以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自我调整、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劳动纪律;指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能激发学生追求卓越、追求创造性和不断超越自我的作风;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加深对劳动人民的了解,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劳动的深厚感情。通过劳技教育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物质财富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江苏奔茶中学曾经有一个响当当的誓言:扫地也要扫出全国第一!这说明,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去做,总能够做到卓越。由于劳动都是脑力和体力的结合,所以进行劳动教育,实质上就是进行生存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父母、老师都极力想成功地开发儿童的智力,虽然开发智力的方式很多,但我们认为,学会劳动是其中最廉价、最有现实意义的智力开发方式。劳动离不开双手,手上有大量神经末梢直接通向大脑,从而促进脑神经元发育更加完善;劳动过程可以为孩子提供触觉、视觉、嗅觉
5月,让我们学会扫地!-师德师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