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市双语实验学校五年发展规划——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校文化一、指导思想2015年3月30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这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我校对核心素养进行校本化理解和解读,以“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校文化”为课程理念,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校本课程精品化设计,拓展课程系列化开展”为课程策略的多元领域、多元层级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改革和学校文化建设,办好特色学校,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二、发展目标1、学校发展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确立“通过文化立校,建设‘绿色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长期发展目标。并坚持文化立校的管理策略,精心规划,开拓创新、用心实践。倡导和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完善课改要求和学校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提高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德育工作制度化、课程建设规范化、科学决策民主化。2、教师发展目标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改革热情是学校课程落地实施的决定因素。学校将加大改革力度、资金投入力度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声誉。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加强师德建设,实施名师工程,通过业务进修、外请内引、校本研修、校本培训等途径,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3、学生发展目标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4、基础设施发展目标结合经济状况,努力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加快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步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和装备水平,使硬件设施不断改进。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增强综合实力,使学校“绿色校园”建设再上新台阶。三、主要措施(一)以核心素养引领学校课程改革1、基于核心素养,开发特色项目,进行跨学科的探究式学习;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2、基于在线平台,实施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