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精编版.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基础上提出的。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了这个新的过程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授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其次,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是因为传播学内容玄奥而需要借助图像形式来传意?或者相反,因为传播学内容肤浅而需要借助图形来掩饰。还是因为传播学更接近艺术而注重视觉效果。或者因为传播过程的本质特别适合用图形来表述。模式化(或图形化)的传播学更抽象还是更具象了。1、控制论学派看重人机交流的理性功能设计;2、经验功能学派的着眼点则出于既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考察对大众的劝说和暗示;3、结构主义符号学则探索“符号——认识——权力”之间的相互运作。(二)学术背景传播学的四大先驱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2、心理学家卢因:团体动力论;“把关人”;实验法。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实验法。(二)学术背景传播学的四大先驱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2、心理学家卢因:团体动力论;“把关人”;实验法。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实验法。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或者说,信息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是传播的客体,是传播的基本内容。二、信息的特征:1、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2、普遍性;3、表达性;4、流动性5、共享性;6、载体性片断性、时效性、可积累和可衰减性…… ▲反馈:“在人类传播中,指接收者对传播者发出的讯息的反应。传播者可以根据反馈检验传播的效果,并据此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施拉姆▲前馈:“指的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使用大众媒介时,事先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传播对象的需要,以改进传播节目的制作,增强传播效果。”——施拉姆 ▲冗余信息:即信息中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信源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四、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达和传达功能2、理解功能3、思考功能象征性互动理论把人看成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象征性互动理论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三个基本前提:人是根据“意义”(对事务的认识)来从事行动的;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所以,意义、社会互动、解释,是象征性互动理论的三个主要概念。又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II、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精编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53 KB
  • 时间201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