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 P盯ch诫咐1司豁~ 2007 ,30(6):1489 一1492 14 8 9
外来工子女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应湘肖‘叶小红
(,510。‘JZ)
摘要摘要本研究以1128 名四到六年级的外来工与城市居民子女作为被试以儿童孤独感问卷(CLS)与父毋教养方式评价
量表( E幼BU )为研究工具对外来工与城市居民子女的社会孤独感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与
(l )儿童孤独感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女生;(2)儿童孤独
,孤独感强度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3) 外来工子女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子女的孤独
感,父惩罚因子、父偏爱因子与母关心理解因子对儿童孤独感影响显著,能较好的预侧儿童孤独感。
关键词: 外来工城市居民儿t 孤独启父母养育方式
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孤独感共性规律与特
1 问题提出
征的研究,如孤独感的性质、类型、结构、特征,发展规律以及
伴随着经济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人城市, 与其他心理成分的关系等;二是对制约、影响孤独感的相关
流动人口成为当今中国最具特色的一个社会现象,也随之出因素的研究,如个体的生话背景、社会关系状况、家庭养育方
现了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新移民群体—外来农民工群体。式、以及个体的人格因素、认知因素、社交技能、人际关系水
20 00 年全等。目前已有研究中不仅缺乏对孤独感的干预研究,而且
亿人,而这一数字仍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专家估计,在未来5 研究对象多为常态社会群体,对生活在特殊社会状态下的正
一10 年内,农村外流人口将以每年 500 万人的速度增长,至常群体,如移民群体的社会孤独感研究较为少见。因此本研
20 10 年将接近1 6 亿人[l] 。随着外来农民工将成为城市社究旨在探讨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孤独感特征及生成背景,旨在
会的主要劳动力之一,外来工子女也将与城市居民子女一样车富孤独感成因研究的内涵,为外来工子女孤独感的千预研
成为与城市社会同步成长的社会成分,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究提供理论支持。
用,外来主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在社会生存环境,如父母的本研究主要关注两个间题:外来工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
文化程度、教养方式、家庭的氛围,自身接受教育的状况等发的社会孤独感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社会环境与父母养育方式
展条件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对外来工子女心对儿童社会孤独感的产生是否有显著影响。
理的协调发展和社会化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将对其
2 研究方法
家庭和社会的橡定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对于移民儿童社会化的研究国外大量的研究发现,流动 2 .1 被试
会使流动人口出现许多社会适应不良的问题,如流动所导致 2 .1 1 取样标准
的社会歧视会引发流动人口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并进而影本研究的取样按照如下三个指标进行:被试及父母户口
响到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2一们。但在我国,迁徙对于流动家所在地是否在厂州;被试父母的职业特征,本研究中的外来
庭和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则
外来工子女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