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学习体会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全局性、长远性的深刻影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熟悉取得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熟悉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也提高了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的认识: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以造福人民为根本目的,因此必须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核心,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作为衡量是否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标准。以人为本,蕴涵着“贵和修睦”的价值观念。和平是实现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促进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富裕和幸福息息相关。实现科学发展,首先要维护和利用好我发展。坚持和平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造福人民的根本目的,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根本愿望、根本需要、根本利益。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要转变发展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只重增长而轻视环境保护、只重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只重城市发展而忽略乡村建设、只重财富创造而忽略财富共享等观念仍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有的部门和地区领导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这些情况的存在足以说明,要真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并非易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中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树立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观念,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第三产业和创新产业。各级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确保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顺利完成。三、确立新的共享价值观。目前我国还存在贫富差距过大、城乡差距拉大等现象。如果在今后的发展中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社会风险将会因积累而放大。因此,从缩小差距、协调利益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出发,我们必须树立共享发展成果的观念,并通过树立共享价值观、调整初次分配格局、改进现行税收结构、公平配置公共资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措施与制度安
科学发展观学习体会2425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