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讲评一、读懂题目:作文材料包括三部分:1、现象——淡忘与热捧2、提示——问题、原因、对策3、要求——角度与文体1、现象——淡忘与热捧:传统节日被淡忘,洋节、新节受追捧。材料中提到的三种节日,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文化,即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创新文化。材料基本限定了作文的范围和内容,学生可以从其中一点切入,兼及其他;也可以辩证思考三者关系。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几个关键词。两个动词:淡忘、追捧,两相对照,一冷一热。三个虚词:早、却、也,其中暗含倾向。2、提示——问题、原因、对策:作文提示部分至关重要,材料的价值、命题的意图,甚至作文的立意、写作的思路往往蕴含其中。命题人用了三个追问加以提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由现象到本质,由问题到策略,由浅入深,引导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事实上,问题、原因、对策,这是思维能力的基本流程,全国卷作文一向重视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此次作文试题可谓深得个中三昧。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国家的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节日的保护,传统文化的弘扬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端午节差点被韩国人申遗成功;有社会的原因,市场经济下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多元化社会人们求新求异。洋节和人造节日在今天的过法,可谓是越来越现实:打折促销层出不穷,狂欢派对夜夜笙歌,这与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紧紧扣住的庆祝模式,自然是狠狠地将人们的颈项拴住,然后狠狠地将人们拽入这没头脑的傻乐中去。相比之下,传统节日就显得华而不实了:重阳节不打折,清明节不打折,端午节不打折……这些节日与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毫不相干。有传统节日本身的内在因素,传统节日根植于农耕社会,虽然其以“忠、孝”为核心,以“亲情、乡情”为纽带的内涵值得弘扬,但是其以“吃”和“祭祀”“祈福”为主要形式的习俗却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文化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娱乐的需要……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有文化内涵有创新形式有历史底蕴有时代特色……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的立意很明确——“老”节不该老。传统节日应该与时俱进,挖掘内涵,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旧节不旧,“老”节新过。洋节不足忧。文化的交流、融合是历史趋势,节日文化也可以吐故纳新,拿来主义,博大、包容是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左手春节,右手圣诞。传统节日沐浴亲情,外来节日享受友情爱情,新兴节日宣泄压力。无关形式,只关内心。一切以人为本,高兴就好。立意准确、深刻3、要求——角度与文体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特别注意两个变化:从“自选角度”到“选好角度”,从“文体不限”到“明确文体”,全国卷对作文的要求不仅有“出新”,也强调“守正”。“选好角度”,立意不能信马由缰,有放有收;“明确文体”,写作要有文体意识,要讲基本规范,摒弃四不像作文。1、没有最佳立意,只有最佳方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自己能驾驭的才是最现实的。立意、角度、素材三者综合考虑,确定作文思路。2、求稳写议论文,创优写记叙文)。全叙文更容易出奇出新,也更契合全叙文切忌偏题。二、巧妙构思:
任务驱动型作文讲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