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基工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郫县2010年农村断头路——平云路建设工程一阶段施工图;2、国家及交通部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3、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多次踏勘,施工调查所获取的资料。4、投入本合同工程的技术能力、机械设备、施工管理水平及多年来参与公路建设所积累的施工经验。二、工程概况1、本路线起于三道堰镇郫彭路,沿既有的平云路路线前进,于K5+、K5+,K6+、K6+、K10+、K10+,途经汀沙村、云桥村、净菊村、青春村、先锋村、留驾村、星罗村,终点与既有唐玉路相交。。地貌为川西岷江水系Ⅰ级阶地,地形开阔平坦,地面标高577~581m,总体地势由起点向终点逐渐升高。旧路全线为3-4cm沥青表处面层,但表处已基本剥落,基层为20cm—30cm砂砾石,本次可利用作路基,全线路面进行加铺设计,对路基进行加宽,道路左右侧部分段落新建排水沟进行排水。本标段起点为K6+280,终点为K10+920,。2、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四级公路(2)设计速度:20km/h(3)路基宽度:(5)路面宽度:(6)行车道宽度:2×(机非混合道)(7)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Ⅱ级(8)地震基本烈度:Ⅶ度(9)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原来桥涵及其他构造物废弃和拆毁情况通过对既有涵洞的调查,全线涵洞部分满足公路Ⅱ级荷载标准,其中部分盖板涵洞为利用既有涵洞并接长处理。根据业主意见,方便施工,并结合当地排灌要求,主2线上小跨经需废除重建涵洞()拆除重建为圆管涵,共计21处,大跨经需接长涵洞()为盖板涵,共计2处。三、施工方案(一)、路基该项目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沥青砼顶面标高,,路拱横坡为2%,设计洪水频率为1/25。横断面布置形式:+++、填方路基(1)一般路基填方边坡本项目路基填料采用砂砾石,填方高度均小于8m,边坡坡率除设置实体护坡路段外均采用为1:。(2)填方路基施工A、填土前,必须将原地面上的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殖土、垃圾杂物全部清除,清除厚度为30cm,并将路基堤范围内清理下的坑、洞等填平,用原地的土或砂质土回填,分层夯实至填筑高度。B、路堤采用砂砾石填筑,填料满足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和压实度的要求见表一,该项目路基范围开挖出的大多为低液限粘土,且本项目大部分为老路加铺,填方高度均较小,可直接采用砂砾石填筑,且部分路段为新老路基结合路段,采用砂砾石填筑较利于新老路基的衔接,故本项目挖方均考虑直接弃至弃土场,运距10km。C、填土过程中,应由路中向路边进行,可分段分层填筑,先填低洼地段,后填一般路段,保持一定的路拱和横坡,随时防止雨水聚集,影响填方质量。D、填方根据路基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一般为松铺30cm,压实填筑压实的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以便最后削整边坡。3表一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重型标准)(%)填料最大粒径(mm)四级公路(采用二级公路规定值)四级公路(采用二级公路规定值)上路床0~≥~≥~≥94150下路堤>≥92150零填及挖方路基0~≥~≥951002、挖方路基(1)挖方边坡挖方地层主要为低液限粘土,由于挖方高度小于4m,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1。(2)挖方路基施工A、土方开挖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底开挖。B、开挖过程中,采取措施保证边坡稳定。开挖至边坡线前预留一定的宽度,预留的宽度保证刷坡过程中设计边线外的土层不受扰动。C、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尽快进行路床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在设计路床顶标高以上预留至少30cm厚的保护层。D、采取临时排水措施,保证施工作业面不积水。3、新老路基交界处理新老路基交界部分在施工前清表后将基底部分软弱土换填,以保证路基成型后不出现大的不均匀沉陷;然后采用天然砂砾石进行填筑,在进行填筑前,对原地面碾压密实。封闭后再进行填筑。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在填筑前将原地面开挖台阶,台阶宽不小于2m,并设置2%—4%的反坡。4、低填浅挖路基处理当填方高度≤1m时,视为零填路堤,对路床范围(即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0cm)4采取换填砂砾石填料。处理后上下路床压实度均不得小于95%。(二)路基排水及防护护工程1、路基排水(1)路基设计洪水频率采用1/25,行车道、路肩路拱横坡均采用2%
路基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