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艺术的表现与再现众所周知, 艺术有多方面的属性, 接下来, 我想粗浅的谈一下自己对艺术再现与表现的认识。首先, 艺术的表现与再现相互依存, 是不同的表达形式。表现与再现并不是绝对孤立存在的, 虽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画家的不同作品在表现与再现的倾向上存在着程度的差异, 但却不能简单的抛弃另一方。具体点说, 任何倾向于再现性艺术的作品都不可能做到完全复制客观世界, 所以即使是再现性作品也有作者的主观取舍和改造, 即搀杂着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性内容。同理, 表现性的作品与物象的再现也是不可分离的, 无论作者主观的表达了什么,都离不开作者文化艺术修养以及客观世界的原始积累。举例来说, 达芬奇的油画作品《蒙娜丽莎》描绘的是一位中年妇女的肖象, 这体现了艺术的再现性, 然而作品中女主角慈祥甜美的微笑营造出的特殊气氛却是经过作者艺术的表现力渗入个人情感表现出来的。所以说, 艺术的表现与再现相互依存, 是艺术作品中的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第二, 表现与再现不能做简单的先进与落后和革新与保守之分。综观西方, 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可以说是再现性艺术的顶峰时期, 如公元前 478 年的青铜雕像《德尔斐的驾车人》, 该作品刻画的是一位年轻人的形象, 几乎接近真实的人形充分体现了当时古风时期雕刻的“严谨风格”,是一尊珍贵的希腊雕像作品。再如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乔托, 他以其区别于中世纪程式画风的再现性表现手法被后人称为“意大利绘画之父”。他的作品《末日的审判》、《基督》将解剖学、透视学和光学原理运用到艺术创造中, 塑造出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空间关系。大卫的《拿破仑世及皇后的加冕典礼》的再现了 1804 年 12月2 日拿破仑加冕仪式的历史。人物形象栩栩入生,场面构图很巧妙又表意刻观、清晰,是一副极为难得的历史画作。十九世纪以后, 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等, 把艺术的表现性特点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 如野兽派画家的宗旨: 表现感情。这使得他们的艺术表达不再是原本原样的去模写或再现,而是艺术地把它们传写下来。举例来说,亨利· 马蒂斯的〈舞蹈〉的画面上五个裸女既保持着永久的动态又给人以平和的静感,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了狂野的活力。再如《国王的悲伤》,作者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特殊的色块线条构成表达出了极富意味的深意。胡安· 格里斯的《毕加索肖像》则是通过“分析”使画面陷入一种抽象的形, 把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主观的综合起来。虽然表象主义以情感体验和精神价值为核心的艺术倾向与注重视觉印象和客观物象的再现主义相对, 然而我们并不能简单以先进与落后、革新与保守来评价它们。如上述事例:《德尔斐的驾车人》、《仑世及皇后的加冕典礼》等和《国王的悲伤》、《毕加索肖像》等就其意义而言是无法评价出孰优孰劣的。这些作品都是艺术史上无可替代、有其自身特色的珍贵艺术作品。虽然现今艺术的表现正越来越多
试析艺术的表现与再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