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二甲基甲酰胺对 V79 细胞的毒性
作用研究
研究生姓名孙佩君
指导教师姓名肖卫
专业名称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研究方向职业危害与防护
论文提交日期 2013 年 3 月
二甲基甲酰胺对 V79 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的:二甲基甲酰胺( N, N-dimethylformamide, DMF )是一种低毒类的有机溶
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石油提炼等工业行业,
以及医药和其他行业。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DMF 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职业接
触人员也不断增加,这给接触 DMF 的作业人群带来了健康安全隐患。本研究通过
了解二甲基甲酰胺(DMF)对中国仓鼠肺细胞(V79 细胞)的细胞毒性、DNA 损
伤作用以及细胞毒性机制,试图探讨二甲基甲酰胺可能的细胞损伤机制,为提出
有效的保护职业暴露人群健康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1)以体外培养 V79 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氮唑盐比色分析法(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的 DMF 对 V79 细胞作用不同时间段后,细胞存活率的变化,了
解浓度-时间-毒性效应关系;(2)采用碘化吡啶(PI )染色观察细胞周期分布状况,
了解 DMF 对 V79 细胞周期的影响;(3)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
测不同浓度 DMF 在作用不同时间段后,V79 细胞的 DNA 单链断裂的损伤情况。
(4)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浓度 DMF 在作用不同时间段后,V79
细胞的 DNA 双链断裂的情况;(5)用流式细胞术 DCFH-DA 法检测不同浓度 DMF
处理 V79 细胞后活性氧(ROS)含量比的变化。
结果:(1) MTT 结果显示,各组 V79 细胞存活率随染毒浓度及染毒时间的增
加而下降,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
关系(6h, β= -,P<; 12h, β= -,P<; 24h, β=- ,P<)。
(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发现,经 DMF 作用 24h 后 V79 细胞周期发生了明显的
变化。每一染毒时间段内,随着 DMF 染毒浓度的增加,G1 期细胞的构成比降低;
而 S 期细胞和 G2 期细胞的比例则随着 DMF 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各染毒组与阴性对
照组比较均有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 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
结果显示,彗星拖尾率、尾长、Olive 尾距、尾部 DNA 百分含量随着 DMF 染毒浓
度的增加而增大,经 SNK 方差分析,各染毒浓度组和同组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4) 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彗星拖尾率、尾长、
Olive 尾距、尾部 DNA 百分含量随着 DMF 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经 SNK 方差
I
中文摘要二甲基甲酰胺对 V79 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
分析,各染毒浓度组和同组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5) 经
流式细胞仪检测,随着 DMF 染毒浓度的升高,活性氧(ROS)含量相应增高并呈
线性相关关系。
结论:(1)DMF 能够明显抑制 V79 细胞增殖,存在正向的剂量-效应关系,
并能引起 DNA 损伤。(2)DMF 染毒可以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导致细胞凋亡。(3)
低浓度的 DMF 染毒 6h 即可引起细胞单链断裂。(4)DMF 染毒后可造
成细胞双链断裂,导致 DNA 损伤。(5)DMF 可引起 V79 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增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DMF 可引起体外培养的 V79 细胞存活率下降,通过引起 DNA
单双链断裂导致细胞损伤,细胞内活性氧 ROS 含量的增加可能是导致 DNA 损伤
的一种机制。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MTT;单细胞凝胶电泳;DNA 损伤;ROS
作者:孙佩君
指导教师:肖卫
II
二甲基甲酰胺对 V79 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英文摘要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cytotoxicity induced by N,
N-dimethylformamide on V79 Cells
Abstract
Objective: DMF is a low anic solvent,which is widely used as an
important chemical raw materials anic sy
二甲基甲酰胺对V79细胞的毒性作用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