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
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
欣然回望,岁月的时光散落在季节的容颜了,
斑驳了记忆,苍老了韶华轻拨弦。静守岁月的芳香,
任由光阴渐行渐远,把记忆晕染开来,临摹成一个
童话般的春天。
2013匆匆而过,亲,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学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讲:马德坤
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
硕士生导师
信箱: ******@126com
绪论
本门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三、中学阶段已经系统地学过中国近现代历
史,大学阶段为什么还要学呢?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本框架
五、怎样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六、本课程的教学材料介绍
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名称变更
政治理论课_共同政治理论课
(20c50年代)
(20c50年代后
政治课
马列主义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文革”期间)
(70年代末到80年代)
(90年代后)
想政治理论课
2004年4月后)
1998年9月以来,我固普通高校
马克思以理论保的设置,是佩
据同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下发
的《子普道高等学“西保”
程置的親炙及其实施工作
意见》(饿《意见》蟹中共中央
政治局常要会讨论把准)所制定
的方崇
◆《意见》规定,我国大学本科生必修的公
共政治理论课包括: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毛泽东思想概论
(4)邓小平理论(后增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5)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科)
◇思想品德课
(1)思想道德修养
(2)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
高校思政课将实行新方案科日由7减少为4门
2006-07-0606:04:27来:人民网民日报(北京)网友评论0案进入论坛
了月5日从教育部窾悉:从今年秋季新学年开始,髙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行新
与案,课程科目将由原来的η减少为4J,高校新生首先开设”忠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甚础〃
课,其他3]课将陆续开设
根据新的课程方案,本科牛需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4J,分别是`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欄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忠想概
论”、“思想道德养与法律基础"
还有以讲和报告方式进行的"形勢与政策。
此前,从1998年秋孪起,高椀的思想政治理诧课程共有7个·科目,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廪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滓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
世界经与政治”想道潓修养ˉ法律基础″,另有形势与攻茕″(讲座和报告)
数育部有关负責人说,如今大茡生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顺应时代发展的
求,中宣部和教膏部2002年魷开始这项改革的调硏,zo5年初开始編写J课新教村,
目前歙材送审稿已送马克思主义理诧研宄和建设工程咨询ξ昺会审议。迒位负責人说,科
目虽然瑊少了,但是,馬想配冶理论课所占学生总学时比例不憂,仍为8%一10%:课程
涵甍的內容增加了,科学发展观、和诸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昺先进性教育以
及社会主义乘辱观均入新教材,从调的科目就能够看岀,新教材注車绊霡与创新,强
调综合性、系统性与针对性,贯通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融合了道德修养
与法律知识。《人民日报》(2005-07-06第1版记者董洪亮)(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具有“亦旧亦新”、“亦同
亦异”、“亦易亦难”等特点
所谓“亦旧”,基于史学视阈,即中国近现
代史纲要的课程主脉是中国近现代史
所谓“亦新”,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层面
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功能在于彰显其
得天独厚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特点:
所谓“亦同”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其
它三门课一样,都是非专业公共基础课
所谓“亦异”,指新课程体系中的四门课各
司其职,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课程的思想政
治理论功能。如果说“基础”立足于“德”
与“法”,“原理”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
本身,“概论”立足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成果,那么“纲要”则立足于史学视角的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