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教学设计
兴庆区第八小学 赵翠玉
学 科: 音 乐
课 题: 《 理 发 师 》
年 级: 二 年 级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精心创设了激趣、感悟、探究、表现的教学流程,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要素紧密相连,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采用C大调,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X X │ X X │的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歌曲《理发师》的内容,能较准确、有表情地演唱《理发师》这首歌。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尝试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歌表演的创编,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悟“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树立“爱劳动”的意识,培养学生大胆表现的信心和与人合作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能在游戏中熟悉歌曲并能初步学会,在歌曲中加入动作的声音,通培养学生自主创编动作的能力,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好习惯。
五、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课件、打击乐若干(碰铃1个、木鱼1个、沙锤2个、串铃4个等)。
六、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谜语、音乐)——节奏练习(快乐小节奏、理发交响曲)————新课教学(按节奏读歌词、学唱、自加歌词、处理难点)——歌表演(打击乐伴奏、歌曲表演)———小结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二>、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
1、师;谜语是:“两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生答)
2、师:谜底是 “手”。我们的两只手能做哪些事情。现在老师带领大家去逛逛德国的店铺,听听这个店铺是什么店铺?老爷爷用他的双手在做什么?(播放音乐听音乐,回答问题)
3、店铺里会发出那些声音?(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回答问题,教师板书:理发师 老爷爷)
(设计意图)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体验到理发师工作的无限快乐和自豪,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体验到歌曲的旋律美和节奏美。
<三>、节奏练习 巧妙突破难点
1、师:请你用动作和声音边模仿这些理发工具发出的声响,边观察老师是用几分节奏来表示的。
2、师:那你们知道理发师是怎样为顾客理发的?(生答)那我们也来扮演一下理发师,用这些快乐的小节奏为顾客们理发。(学生们边做动作,边敲击节奏)
3、师:让我们来个理发工具交响曲吧!(学生们边做动作,边敲击节奏)太美妙了,
(设计意图)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从学生的视觉入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在不知不觉中,既有效自然地达到了发声练习的目的,又进行了节奏训练,巧妙地突破了难点。
<四>、新歌教学 重视体验模仿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澳大利亚民歌《理发师》。我们先来感受一下歌曲的节奏,歌曲用到了哪些节奏型?(学生
理发师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