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研究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要:编制了职业高中学生(文中简称职中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该问卷有良好的建构效度和信度,可以作为测量职中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工具。以此工具测量职中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发现职中生数学学较低,且存在极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高二年级高于高一,男生高于女生。
关键词:职中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6-0054-02
自我效能感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是指人们对成功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的表现,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主观评估。
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是学生学业成绩的良好预测变量。了解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状况从而采取有效地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对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小学、初中或普通高中,对职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尚未见到。因此,本研究试图编制测量职中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工具,并以此对职中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作初步了解。
本研究的关键是编制职中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工具。国内测量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量表很少见到。张敏、雷开春曾编制出了单维结构的中学生学习效能感问卷。赵小军等编制的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含4个因素:消极自我预期、自我怀疑感、积极自我预期、能力超越感。边玉芳认为学习自我效能感包括基本能力感和控制感两个方面的内容。基本能力感是学生对自身天资的评价、对学习能力的主观判断以及自己能否取得良好学习结果的主观感受,含良好学习结果信念、目标达成感、天资感、积极的自我预期、自我确信5个因素。控制感是学生对自学任务的把握感和能否控制学习行为的主观判断,含自我怀疑感、易受干扰感、不良环境感受、无能为力感、努力感5个因素。
赵小军等的研究结果与边玉芳的研究结果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笔者认为二者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分析和把握比较全面和深入,在编制职中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时,可作为参考。同时,题目收集应遵守“领域特殊性”和“领域完整性”原则,即测量需直接针对所研究领域的行为,测量题目应是对具体情境中行为或活动的主观评估,这些具体活动或行为必须尽可能地涵盖所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因此,必须对职中生在数学学习中所面临的任务、活动、行为及情境有全面的了解。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以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从高一和高二年级抽取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研究工具采用自编的“职中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作为研究工具。问卷用7点自陈量表(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评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强。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分析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班级,以班为单位,由笔者作主试分次进行团体测试。所获数据输入计算机后,,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
问卷的编制
问卷的编制过程是:编制问卷初稿并进行试测和分析处理,形成第二稿,再用第二稿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到正式问卷。
(一)问卷初稿的分析处理
通过阅读和分析学习自我效能感相关文献,初步确定了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应有的维度。又通过对部分学生和数学教师进行访谈,获得了职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困难情境和学习信心状况等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参考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一文及该文涉及的相关文献中的部分条目,编拟了64个条目的《职中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以下简称问卷)初稿。
初稿测试发放问卷142份,回收139份,有效问卷128份,其中高一80份,高二48份,男54份,女74份。用主成份法对128人的测试数据作因子分析并用最大方差法作正交旋转,抽取到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15个,%。从因子分析结果看出,64个条目的问卷初稿结构比较松散,难对各因子作出合理解释。为此,逐步删去如下条目:(1)标准差低的;(2);(3)同时在几个因子上的负荷都较大的;(4)虽对同一因子影响显著但明显与其他条目不属同一类的。共删去了22个条目。
余下42个条目可抽取10个因子,累
职中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