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 读书育人 写书育人
读《智慧型教师教学的师德修炼》想到的
如果摆在你面前的这本书是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于漪,李吉林,李镇西等的著作,你一定会眼前一亮,一定会如饥似渴的捧起她,心无旁骛的阅读起来,可是我读了由陈洪庆主编的《智慧型教师教学的师德修炼》,一读就爱上了她。本书共分为三个章节的内容向我们阐述了教师的师德修炼的案例,怎样才能做一名智慧型的的教师。教育中不能没有爱,爱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能没有爱。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各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的教育”。并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教学案例诠释了教育不能没有爱,离开爱的教育是枯燥的。
书中让我流连的一个教学案例是这样的:
9月1日开学,关老师新接了一个班—三(2)班。
那天是教师节,关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包装得十分粗糙的盒子。关老师怀着满心的好奇打开盒子,里面的礼物令她惊愕—一支褪了色的旧胸针!是谁送了如此特殊的礼物?关老师的头脑里打满了问号。这时,一张小小的卡片吸引了关老师的目光:“老师,祝您节日快乐!”看着歪歪扭扭的字迹,关老师立刻想到了他—小傲。她有一双大眼睛,长的很瘦小,自从二年级时,因车祸失去母亲后,他开始变的叛逆,上学迟到,课堂上捣乱,从来不听讲,下课打架,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合起来不足60分……这个孩子令所有的任课教师头痛,尽管以前的教师也尽其所能地帮助他、关心他,但他毫不领情,还是破罐子破摔。在教室们的眼里,小傲是个没有情感、不可救药的孩子。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却送给自己一枚这样的胸针。关老师抚摸着这没有点无法示人的旧胸针思索着……
第二天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课。关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他手里拿着小傲送给她的那没胸针对大家说:“孩子们,昨天我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这枚漂亮的胸针,老师特别喜欢它,所以把他别再离心最近的地方!”说着,郑重其事地把胸针别到左胸前。“老师带上她漂亮吗?”“漂亮!”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关老师注意到此刻小傲的眼里闪着泪花。在接下来的语文课中,小傲的腰板儿挺得直直的,他居然听课了!关老师鼓励、赞许的目光始终随着小傲。“这个词老师要请一个聪明的孩子来读!”关老师用卡片出示了“企鹅”一词。“小傲,你会读吗?”关老师温暖的目光里充满了鼓励。“企鹅。”小傲低声读出了这两个字。“哇,太了不起了,小傲!”关老师带头为小傲鼓起掌来,孩子们也由衷地为小傲鼓掌。此时,这个平时桀骜不驯的小捣蛋鬼竟害羞地涨红了脸,关老师知道一颗希望的种子正在小傲的心里萌发。
从此以后,笑傲成了关老师的“宠儿”。在课堂上,关老师格外关注小傲,在小傲遇到难题时,关老师的目光里充满鼓励,在小傲答对问题时,关老师的目光里充满赞许,在小傲听课发愣时……除此之外,关老师还专门为小傲成立了学习辅导小组,课下悄悄安排伙伴与他游戏。
转眼间,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在关老师爱的滋养下,在关老师潜心雕琢下,昔日里那个让教师头痛,让同学讨厌的“坏小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聪明懂事、积极向上、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关老师收到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一只火红的康乃馨和一张字条:“老师,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把这枝母亲花送给我心中
教书育人 读书育人 写书育人
“教书育人”一词耳熟能详,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乐此不疲,倾心于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周礼 地官司传序》中说“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都是在说明教师是以教书来育人,既教书又育人,能教书会育人。
教师教书育人是理之必然,无可厚非,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教书育人的目标必须通过学生学习、感悟和接受、变化来实现,教书育人从一个侧面表达了教师的职责,但却不能更好地表达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我看来,教书育人还只是育人的初级阶段,是在孩子尚小时的一种主要的育人策略,当学生稍有成长后,我们完全可以把“教书育人”发展为“读书育人”。读书是学生的一种成长途径、生活方式,学生通过读书完善思维,修养品行,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学生不可不读书,不可只在教师的“约束”下读书,因为学生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对教师的否定,是远离教师(当然这里说的
“否定”远离并不是从道义上讲的),学生只有放宽眼量,展开思维,扩大范围,进行“海量阅读”,才会使自己更加完善。所以,我们不反对教师“教书育人”,但更提倡在教室指导和引领下“读书育人”。
读书育人是一种学生成长的方式,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种境界。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是“吸入”,是信息的吸纳。还有一种比以“吸入”
教书育人 读书育人 写书育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