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导言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第三章弹性理论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五章生产理论第六章成本与收益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第八章分配理论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第十一章长期中的宏观经济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十三章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总需求分析第十四章货币与经济第十五章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第一章导言文档顶端一、主要问题提示: 1. 稀缺性(1)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2 )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3 )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4 )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没有稀缺性,经济学就没有意义。(5 )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 选择(1 )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2 )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3. 机会成本(1 )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 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2 )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4.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5.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第一, 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第二,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第三, 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四,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 2 析。(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6. 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1) 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定义。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2) 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①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②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③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 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 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 没有客观性。④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规范方法要以实证方法为基础, 而实证方法也离不开规范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说, 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7. 经济学的划分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8. 理论(1) 理论的内容。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定义是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假说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预测是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2) 理论的形成。首先要对所研究的经济变量确定定义,并提出一些假设条件。然后, 根据这些定义与假设提出一种假说。根据这种假说可以提出对未来的预测。最后, 用事实来验证这一预测是否正确。如果预测是正确的, 这一假说就是正确的理论, 如果预测是不正确的, 这种假说就是错误的, 要被放弃,或进行修改。(3) 理论的表述方式。第一,口述法,或称叙述法。用文字来表述经济理论。第二,算术表示法,或称列表法。用表格来表述经济理论。第三,几何等价法,或称图形法。用几何图形来表述经
梁小民版+西方经济学笔记.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