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创造宣言》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4.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
3.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运用典型事例驳斥错误观点的方法。
3.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
【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对比体会,感悟自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给文章和阅读提示中不熟悉和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2.复习有关议论文知识。
3.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的资料。
设题意图:
1.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
2.巩固已有的议论文知识,为更好地学习课文作准备。
3.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近距离接触,感悟自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关于自信的心理测试题。
2.学生自测,教师统计自测结果。
3.教师根据自测结果,导入新课。
从调查的结果看,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也包括今天我们许多进入职业学校的同学所关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检查预习作业(课堂练习)
1.词语解释。
2.检测有关议论文知识。
(1)议论文三要素指什么?
(2)论据有哪几种类型?
(3)有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
(4)议论文有哪几类?
三、研读课文,整体把握
1.作者简介。
(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
2.学生朗读课文。
3.学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
总结:在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是:
①环境太平凡;
②生活太单调;
③年纪太小;
④太无能;
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总结: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也就是说,此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具体事例。)
(3)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事例所涉及的人物。
(不要求面面俱到,每个学生只要能讲出熟悉的一两个人物或事例就行。学生作答后,教师展示主要人物或事例的简介。目的是让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感受自信,感悟创造。)
(4)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
总结:作者在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后,直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
第20课 《创造宣言》教学设计 1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