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沁园春雪[3].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沁园春雪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词的一般特点。
   2.学习诵读、鉴赏诗词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品味词中所蕴含的诗人对大好河山热情赞美之情,体验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胸怀。
二、学习过程
1.整体感知。
播放配乐诗朗诵《沁园春·雪》,大家边听录音边跟着高声诵读。
 思考:(1)课文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2)上下阕内容、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2.小组讨论。
 (1)哪些词要重读,哪些词之间要停顿?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2)试介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主要业绩,并说说作者是如何评价他们的。
    (3)读了课文,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怎样的情绪?
3.小组交流。
三、拓展练习
    下面这首毛泽东的七言律诗是与《沁园春·雪》在同一时期写的,请结合课文并按要求解答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长征》与课文在内容、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2)诗中对偶句有哪些?
   (3)诗中作者把“五岭”、“乌蒙”分别比做什么?突出体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相关链接
   1.本词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介绍。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亲自视察地形,眺望祖国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结合抒情,融情于景,描绘出瑰丽多姿、生机勃勃的北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热情赞颂和无限热爱之情;下阕议论结合抒情,寓情于议,在谈古论今之中,感情逐渐升华,最后推向高潮,突出中心。全词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以形象而精确的语言,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争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2.有关这首词公开发展的背景。
     这首词作于抗日战争前夜,公开发表于1945年8月。当时日本刚投降,抗日战争已结束,人民渴望和平,而蒋介石却在阴谋发动内战。中共代表人民意愿,于1945年8月25日发表了《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号召全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毛泽东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在重庆遇到了柳亚子先生,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索句”,毛主席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赠给他。第二天便发表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
   3.词的一般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句子、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如《浪淘沙》、《沁园春》等。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写在词牌的下面。如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题目。
   4.赏评摘要。
    此词的上阕虚实结合,其中“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虚写,把读者带到了另一个境界中去。作者想像雪后初晴,红日与白雪相映照的

沁园春雪[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6741****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2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