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LGG08】
西游记主题看法
对《西游记》主题的看法讲稿
汉语言文学专业
关于《西游记》的主题,历来有很多说法,但均不能让人十分满意。本文主要从分析主人公孙悟空的形象入手,指出他是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草莽英雄形象,日常性和神话性兼而有之。《西游记》完整地描写了孙悟空从诞生、求仙、反叛、失败、死而复生到最后胜利终成正果的过程,把人格中的本我、自我、超我分配到不同的角色身上,通过人格冲突的拟人化,强化了英雄性格成长的艰难和复杂。
一、宗教主题说
《西游记》的大部分内容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及坐骑白马西天取经的故事,所以历来的研究者多有从宗教角度去理解的。首先从佛教的角度去理解的大有人在,因为西天取经取的是佛经,又是从大唐三藏取经的历史事件演化出来的,作品中有较多谈佛论禅的段落,且把佛界放在天堂神圣等级结构的最高位置上。
三教合一
在初读《西游记》时很可能倾向于从佛教的角度去认识。清代尤侗为《西游真诠》写的序中,就认为《西游记》的主旨是宣扬佛理,甚至说它是“《华严》之外篇”,“传《华严》之心法”。当代研究者也有持此说的,如王齐洲认为“立意和情节都体现了佛家经典《心经》的思想”。
但《西游记》里面涉及的道教思想也很多,因此又不乏从道教着眼去研究的。如和尚悟一子陈士斌评点的《西游真诠》和刘一明的《西游原旨》,就认为《西游记》敷演的是“金丹大道”。当代学者中力主此说,并进一步生发的有李安纲,他认为:“《西游记》作者是精通佛道儒三教、易经八卦、阴阳五行、中医经络、金丹大道的知识分子。代表传统文化顶峰的应是全真道的经典之作《性命双修万神圭旨》,而《西游记》正是对这部集传统文化之大成者的形象化演绎。
”据这位研究者自己说,为了研究《西游记》,他不仅翻阅了有关资料,而且亲自修炼丹法禅定,终于得出了《西游记》主题是演绎道家修行的。
《西游记》又涉及儒家文化,儒家在明代仍是正统,所以也有从儒教角度来看《西游记》的。如清人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指出:“此书由来已久,读者茫然不知其旨。虽有数家批评,或以为讲禅,或以为谈道,更有以为金丹采炼,多捕风捉影,究非《西游》之正旨”,“予今批《西游记》一百回,亦一言以蔽之日:只是教人诚心为学,不要退悔”,“今《西游记》,是把《大学》诚意正心,克己明德之要,竭力备细,写了一尽,明显易见,确然可见,不过借取经一事,以寓其意耳,亦何有于仙佛之事哉?”当代也有学者提出:“表现了儒家人世的情怀”。张广庆在《西游记主题》研究里提到了:“证儒家之道说。”其代表人物是清代的张书绅,另一种观点是,代表人物是清代的刘一明,樊于礼,陈士斌。更有的是“仙佛同源论”,代表人物是西陵残梦道人汪澹漪。
但《西游记》颇有三教合一的思想,而以上三说都仅取某一宗教的视角,难免以偏概全,所以又出现了三教合一的主题说,以求兼容并蓄。
大乘取代小乘
在佛教的主题下,张靖、郭岩也认为是:大乘佛教取代小乘佛教。观音菩萨在向唐僧推荐大乘佛法时说:“你这小乘佛法,渡不得亡者超生,只可浑欲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渡难人脱苦。”可见
西游记主题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