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即: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教书育人"。
教书也要遵循教育规律,,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理论和思想认识上的产物,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而今我们提及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为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孔子也说过:“其身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从教3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下,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是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是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是一日三餐准时的习惯。
三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它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教师这种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的精神,能诱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