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入学前的准备
人和幼儿园 杨秀玲
大班幼儿将面临着上小学,这意味着从此他将接触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这些变化即使他们感到新奇、有趣和自豪。又使他们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今年我们幼儿园着重从幼儿的行为习惯入手,进行幼小衔接的研究,接到课题后,在级长的带领下,立即召开了大班教师会议,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成立谈论小组,我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我在讨论小组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逐步摸索出一点经验,也有一些感慨,但同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
下面,我就幼儿入学前准备谈一下我班的做法:
首先,发放家长调查表,了解家长对幼儿上小学的看法和想法。从调查表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家长对孩子上小学十分重视。他们最头疼的是孩子的依赖性强,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过分的依赖于家长。也就是说,孩子的行为习惯还需要不断加强练作业,上课不会认真听讲,喝水穿脱衣服还需要教师的提醒。针对这两项的调查结果,我们确立了从幼儿行为习惯入手,进行幼小衔接的研究。
加强自身培训,丰富理论知识,为实践奠定基础
确立课题后,我们讨论小组马上投入到理论资料的学习中,上网查找有关幼小衔接的研究经验文章,以及上学前幼儿的心理、生理的变化。根据这些资料,我班老师认真的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熟悉到: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流,与师长沟通来解决问题。孩子认为自己快要上学了,有种自豪感,但同时也有浮躁感,什么事情不能安心去做。针对非凡阶段孩子的心理,我们老师应该采取表扬,赞赏的积极做法,并应在班级中设立“好习惯”小天使。与家长配合默契,在教育孩子方面达成共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调整课程方案,提高幼儿水平
为配合搞好幼小衔接科研工作,我们大班教师对课程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让幼儿在各种感爱好的活动中,感受自己快要当小学生的自豪心情。
以“我就快上小学了”开展活动
在六月份的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爱好确立“我就要上学了”的活动。我们充分让幼儿做活动的主人,让幼儿积极思考怎样才能做个小学生呢?应该从哪些渠道获取信息呢?孩子们有的说:到小学去参观,有的说:我哥哥是小学生,让他来告诉我们吧等等。根据孩子的这些建议,我们进行了多个幼儿的实践参观活动,走出幼儿园,来到学校,来到小学生中,通过亲身感受,让幼儿自己从中明白,应如何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参观小学,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小学校到底是什么样子,孩子们经常从学校的围墙上观看。终于有机会可以到小学校里看一看了。我们联系了今年刚刚改造过的贵州路小学,学校的李主任热情的接待了孩子们。孩子们异常兴奋,他们看到了除教室以外,还有各种课外活动室:教师办公室、电脑室、广播室、实验室,还有一个大大的操场。孩子们兴奋地在操场上跑了起来。参观完小学后,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了自己参观小学后的兴奋心情。回家后,有的家长记录了孩子参观小学后的感想。第二天来园后,老师发现,有些调皮的孩子上课非凡认真。通过这次参观活动,老师们也深有感慨,要想使孩子学好做好,首先让孩子的亲身感受,在感受的基础上,孩子更轻易接受教师、家长的建议。
(三)向幼儿介绍校学习情况
在活动中,老师们向孩子们介绍了在校的学习生活:早上7点半按时到校,8 点整上课。天天上午上四
幼儿入学前的准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