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word
2 / 11
word
探寻会理境内的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是经现今由中国某某和某某达到印度的通商孔道。据考证,作为中国古代的国际交通大动脉之一,南方丝绸之路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初步开通,它以某某平原为起点,经某某,入缅甸,抵印度,是中国古代与南亚、中亚、西亚以与东南亚贸易交往的国际交通线。南方丝绸之路与北方丝路之路一样,同为中国古代将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联系起来的国际交通线,而且其使用年代明显早于北方丝路之路。
公元前126年,在外漂泊13年的X骞回到长安,向汉武帝汇报西域的情报,促使武帝大破匈奴。同时X骞还汇报说,在汉帝国西南可能有一条途经身毒〔今印度〕的秘道,通往大夏〔今阿富汗、巴基斯坦〕。这一消息引起了汉武帝高度重视,于是派出4路人马前往探索,却被藏在深山峻岭中的当地部族阻挡。其中一路幸运来到滇池。滇王热情款待了远方来客,并留他们一住就是十来年。其间帮助他们西行,却为某某人所阻,终未能完成对身毒的探险。这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
历史上,南方古丝绸之路就是由蜀道进某某,经印度再到波斯,这是中国最早的贸易通道之一。这条古道有东、西两条。东线北起某某,南至某某市。途经某某地区的盐津、大关、鲁甸,延至某某、某某、某某,在普棚驿与西线灵关道相汇。西线灵关道由某某经邛崃、庐山〔古称灵关〕、汉源、某某、会理、大姚至祥云、某某。这条民间通商的国际古道,其走向分别与今天的川滇公路、滇缅公路、成昆铁路的路线根本一致,有的路段甚至就是古今路线的重合。南方陆上丝路延续2000多年,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出海通道被切断,沿丝路西南道开辟的滇缅公路、中印公路以与后来的西祥公路运输空前繁忙,成为支援大后方的生命线,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汉司马相如“开巴蜀故徼〞,“桥孙水以通邛都〞,早在X骞尚未凿通西域、开辟西北丝绸之路的2300多年以前,西南的先民们就已开发了一条自某某某某至滇池沿岸,经某某、某某、腾冲进入缅甸,远达印度的“蜀身毒道〞。蜀身毒道由灵关道、五尺道、黔中古道、永昌道等四条古道组成,由于它始于丝织业兴旺的某某平原,并以沿途的丝绸商贸著称,因此也被历史学家称为“南方丝绸之路〞。一些专家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陆路交通线,也是我国西南与西欧、非洲、南亚诸国交通线中最短的一条线路。
word
word
2 / 11
word
“古道〞本质上是一条民间商道,它因商而辟,因商而兴,也因商得以流传,最后也因商被遗弃。这条古商道早在战国时就已形成。秦汉之际的蜀地大商众蜀卓氏、X程等就在这条商道上贩运铁器,“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公元前4世纪,蜀地商队驱赶着驮运丝绸的马带,走出川西平原,踏上了崎岖的山间小道,翻山越岭,跨河过江,进展着最古老的中印商业贸易业务,从而开辟了这条我国通往南亚,西亚以至欧洲的最古老的商道。通过“古道〞,奏汉时巴蜀的铁、布、朱提的银,邛都的铜,贩到南中,而南中的笮马、僮如此贩到内地;唐代南诏时,在古道上进展的贸易逐渐频繁起来,南诏的河赕〔今某某附近〕成为重要的交易市场之一 。
从某某出发过某某、某某、会理至某某一段丝路古道称为“灵关道〞。西汉以来,该栈道为南方军事、商旅主道。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司马相如出使西夷,军旅至此,强制民工,维路是修。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灵关古道全线畅通。蜀汉建兴三年〔252年〕诸葛亮南征,路经此道,感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为便于行军和粮秣运输对灵关古道作了整治和维修,使之通畅如流。零关古道北由大渡河畔的甘洛县境入境,南至会理县鱼鲊渡出境,全长350千米。路面全由石坂铺垫而成,也有少数段为土路连接。古道只能通行背脚、挑夫、驮马。整条古道蜿蜒曲折,地势险要。有的关口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为兵家争夺之要冲,沿道现尚存有哨所遗迹。蜀人司马相如受命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时史书所载“通灵关,桥孙水,以通邛都〞即指此处。古道共设驿站六处,旅店数十家。因地理地势原因,道路极其艰险,一路或峰巅嵯峨。山耸十里,山者险恶,道路盘折,或山岭重叠,溪河密布,山高谷深,坡陡地薄,或江滚滚,白浪腾空,银花飞舞,天堑难渡。
为加强边防兵役,开拓疆域,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置清溪关,此道更名为清溪道。明代嘉靖18年〔1539年〕为顺应军、商运输朝廷饬令所辖部属,采用绕道和架桥等措施,修补了该道。唐代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撰写的《邛山来关修路记》,元代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所著《马可波罗游记》,明代余承勋所著《修复越西东路记》和《寰宇记》、《邓隽野录》等史料都记载了历届资修路概况和沿途竖的石碑与修盖的庙宇等。
word
word
4 / 11
word
零关古道
会理——南方丝绸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