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方式:
讲授+案例分析
授课内容:
政策系统
政策过程
政策分析方法
第一页,共18页。
参考书:
林水波,张世闲:《公共政策》,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0年版。
伍启元:《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香港),1989年版。
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
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卡尔•帕顿:《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第二页,共18页。
第一章 绪论
学习难点:公共政策的分类
重点掌握:公共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掌 握:现代公共政策产生的理论背景和实践依据
一般了解:学习公共政策学的意义。
第三页,共18页。
第一节公共政策学的兴起
一、政策研究溯源
产生于公元前21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Hommurabian Code)可能是已知的最早与公共政策有关的文献。
公元前4世纪时,有许多曾受教育而被称为符号专家(Symbol Specialists)的人,包括巫师及哲学家之类者,被决策者网罗负责预测政策执行的效果。
中世纪专业知识的影响。
第四页,共18页。
第一节公共政策学的兴起
二、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19世纪的演进背景
1、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
2、美国社会的公共问题
3、思想库的价值
4、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
第五页,共18页。
第一节公共政策学的兴起
(二)产生
1、标志
2、公共政策学的含义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性质
第六页,共18页。
第一节公共政策学的兴起
(三)发展
1、50年代到60年代末,重视政策制定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
2、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致力于政策咨询。
3、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重点转移到政策效率上。
4、80年代中以后,致力于政策制定系统改进的研究
(四)中国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现状
第七页,共18页。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内容与实质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
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第八页,共18页。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内容与实质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
1、权威性
指公共政策已经制定和执行,对全社会来说,便成为一种有约束力的行动者和行为规范。违反政策规定,必然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2、目标性
指每一项政策都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也就是说没有无目标的政策。
第九页,共18页。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内容与实质
3、实效性
指公共政策的过程都包含着成本费用和效益的关系。都要投入成本,也同时要求产生一定的效益。
4、原则性和灵活性
原则性指公共政策一旦形成便规定出了行为的原则不可违背,否则将受到相应的制裁。
第十页,共18页。
公共政策课件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绪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