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化概论论文终极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文题目: 论古代文人生死主题------ 以屈原、庄子、竹林七贤为例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11 级班级:2班学号: 20113001204 姓名:边培文论古代文人生死主题------ 以屈原、庄子、竹林七贤为例?摘要春风得意随君侧,寂寞梧桐深雨时。尘网一张千千结,不解落花与流水。本论文, 结合儒家提倡的“知人论世”说, 针对中国从古至今讨论已久的“古代文人生死主题”,以屈子、庄子以及竹林七贤的生死观为例,说明不同生死的表现及其原因。?关键词屈子庄子逍遥游竹林七贤饮酒说玄心信仰甲骨文字中反映的祭祀祈福、避灾求雨的信息透露出远古洪荒时先民的生命体验; 《诗经》中“蜉蝣掘阅, 麻衣如雪”的哀叹道出了时政朝不保夕的苦楚, 更凝结了作诗者悄怆幽邃的愁思;《楚辞》中“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则更是道出了决绝赴死, 以死明志的心声。据语言学家杨伯峻先生统计,在《论语》中,“生”出现 16次,“死”出现 38次①”, 此后, 在汉魏六朝、唐宋及迄今, 文人借诗文表生死志的例子更不占少数, 于是我们发现, 在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中, 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古代文人生死说。中国文人,朝居庙堂,感天子遗泽;夕归东山,享恬淡雅趣。朝朝暮暮,晦明不定。时局易变, 斗转星移, 世事的无常, 促使其考虑生死, 寄情于景, 托志于文, 他们的人生观和各分千秋的才华落地成书, 成为不朽的传奇。中古文人多如浩瀚的星辰, 故举几位代表人物, 对其生死进行分析。屈子, 采撷香草以洁身, 嗅取百芳以净心, 深受儒学影响, 但惜身处泥淖, 官运不畅, 终毁一才耳; 庄子, 确立无为、逍遥生死, 以道家思想对待死生, 可谓一奇; 竹林七贤, 身奉乱世, 面临着血淋淋的杀身之祸, 挣扎于入世、出世间。以上三类, 为官者、留恋乡野者、仕途矛盾者或可概括古代文人的种类,故评之。屈子沉汨罗, 万事随转烛。屈原的死亡意识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 历来研究者众多,而且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如同屈子的“婚恋”一样,屈原的死亡意识都写在屈赋里,而且更真实、袒露。“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绝,“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的清洁( 《离骚》),“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的徘徊惆怅,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雍君之不识”的寒心绝望( 《惜往日》) 。屈子极力求生, 妆点“香草”, 寻觅“美人”, 谁知人世无情, 只能“揽茹蕙以掩涕兮, 沾余谨之朗朗”(《离骚》), 生死抉择, 矛盾心理的斗争, 在先秦楚地, 伴随着巫文化的熏陶浸染, 一场“生死恋”在屈子身上上演。“及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屈子自再放江南时, 而死志始决。其后之沉渊而死者, 盖亦先有彭咸之志而又符合其迹者也②”。中国士大夫, 向来信奉孟子之语:“轻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现实在屈子面前经不起推敲,达, 意味着攀权富贵;穷, 意味着孤独执着, 独采兰草。屈子自命不凡, 帝高阳之后, 系万千抱负于楚王一身, 高风险的付出换来了惨不忍睹的结束。他“牢骚”满腹,凄凉孤苦。“当个体生命具有某种情节时,就会沉醉于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 似乎有了一种瘾③”, 屈子瘾于修心养性, 洁身自好; 瘾于祛除邪佞,万里飘香;瘾于觅得在水一方的“美人”,弹奏一支“石破天惊逗秋雨”,换个新天地。而屈子自身,

文化概论论文终极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