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梅县金柚 以品质撬动中国柚类市场.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梅县金柚 以品质撬动中国柚类市场.doc梅县金柚以品质撬动中国柚类市场在梅县区(201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梅县撤县改区,即原梅县改为梅县区,为阅读顺口,以下本文将梅县区简称为梅县)近一百年的历史上,最离不开的有两个词:一是“侨乡”,梅县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我国首个中国移民纪念广场,中国移民纪念碑就建在梅县松口镇;二是“金柚”,可以说梅县人所有的美好愿望都离不开金柚,梅县80%的农户都以种植金柚为主,因种植金柚,农民住上了洋楼,开上了小车,因此,当地有着“柚车”、“柚楼”的说法。如果你不小心感冒了,梅县人会说“没事,吃半个金柚就好啦”。梅县还是中国有名的足球之乡,相传民国时期,由于缺乏充气皮球,梅县人的第一个“足球”便是树上摘下来的未成熟的柚子。平日里,走到梅县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觅到金柚的踪影;走在梅县的乡间田野,满眼尽是翠绿的柚子树。山美水美柚美的梅县区,好似潜藏在粤东的“世外桃源”。梅县金柚的前世今生梅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要冲,总面积约2755平方公里,全区80%的面积为山地。当地人形象的把梅县的地貌结构比喻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古语有云,山是梅县的骨,水是梅县的血,然而,也许祖辈们也没想到,“穷山恶水”正是上天馈赠给梅县人的一份厚礼。梅县人自古以来喜种果树、花木,当地有这样一句客家谚语:“家有一果园,勿愁零花钱”。梅县森林覆盖率近73%,至今,全区鲜有工业污染。梅县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雨量充沛,且入冬后会有轻微的霜冻(霜冻可提升果品的甜度),因此,适宜栽种各类岭南果木,这为金柚在梅县地区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据相关文献记载,1915年,梅县丙村旅印尼华侨郭仁山在回乡途中,应乡亲之邀从广西容县沙田村引进沙田柚苗200株,教人栽种,遂成气候,并发展成为梅县一大特产,经近百年培育,梅县金柚皮色蜡黄、果大肉厚、皮薄汁多、清甜可口,成梅县主导产业。因此,现在梅县金柚的名气远比它的原产地广西的沙田柚更胜一筹。80年代末急速扩张带来隐患1985年,广东省召开第一次山区工作会议后,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希望在山”的发展战略,梅县政府广泛发动群众利用山坡地多的优势,把绿化荒山作为基础,大力发展种植金柚。此后15年间,梅县金柚进入快速扩张阶段。随后十几年间,梅县地区出现了一批以金柚种植而拥有“金柚楼”、“金柚车”称号的致富典型。1992年,为更好打开国内外市场,梅县人根据当地沙田柚的特征——皮色金黄、价值高,且柚子底端有一个形如金钱状的印记,正式把梅县“沙田柚”的商品名确立为“梅县金柚”。1995年,梅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金柚之乡”;1999年,梅县开始实施20万亩优质金柚产业化建设项目;梅县金柚在全国农博会和柚类评比等活动中多次荣获金奖,被认定为名牌产品、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等。至此,梅县金柚在中国柚类市场有着独领风骚的势头,颇受各方宾客喜爱。上世纪90年代,梅县金柚就进入家乐福等大型外资超市。但任何一个事物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都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病。此时梅县金柚产业链条中,同样出现了一些问题。据梅县农业局一位工作人员回忆,当时,一些老百姓为了增产增收,一切以产量最大化为目的,滥用农药、化肥。进入90年代末期,梅县金柚的果品质量开始下降。市场上出现一些不良的反馈信息。如果说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段迂回路,那么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0年初这段期间,在梅县金柚迅

梅县金柚 以品质撬动中国柚类市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nnwldv331
  • 文件大小110 KB
  • 时间201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