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2022年孔墨哲学思想之比较
先秦诸子时代,是我国历史上读书人人格相对独立,思想最为活跃的时代,也是一个异彩纷呈,硕果累累,学术上最为辉煌绚烂的时代。在当时涌现出很多思想主见互不相同的学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一为孔子开创的儒家,一为墨子开创的墨家。《韩非子·显学》篇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从时间上看,墨家产生于儒家之后,墨子原为儒门弟子,后因不满儒家学说而另立一派。可以说,墨家学说乃是墨子对儒家学说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产物,因此,二者必定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将对儒墨两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墨子的哲学思想在以下四方面进行比较: 一、“从周”与“背周” 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最早留意到了文质关系问题。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眼中的君子是自然才智与后天修饰、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合一。孔子在注意人的内在本质的同时,更加重视外在手段尤其是礼乐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认为一个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在历史的礼仪制度中,孔子对周礼情有独钟,他的主要理由是周礼借鉴了夏礼和殷礼,并做了应有的损益,在文化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认为,通过学习周礼,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过一种符合道德要求的生活,为政者找到一种长治久安之道。尤其是在春秋末年,“礼坏乐坏”,天下失序,在孔子看来复原和弘扬周礼显得尤为重要。孔子在当时虽然也意识到了周礼所面临的危机,主见对周礼进行一些损益,但是孔子对传统文化基本上抱一种怜悯的看法,总是力图用伦理的言辞来论证它的合理性。lOCAlhoST所以他对周礼进行的只是输血式的改造,只有量变而鲜有质变,使这种损益蒙上了浓重的温情主义和维新主义的色调。 同样在文质关系问题上,墨子与孔子的观点不同,墨子主见先质后文,讲究功利实效。墨子说:“故食必求饱,然后求美;衣必求暖,然后求丽;居必求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后文,圣人之务。”墨子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思想的立足点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对儒家从周代继承下来的礼乐文化等进行了大量的批判,这在《墨子》书中的《节用》、《节葬》、《非乐》等篇章中随处可见。他认为这些表面形式劳民伤财,奢侈不好用,力求以简洁有效的方式来代替它们。《墨子·非儒》中说:“孔某
2022年孔墨哲学思想之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