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docx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
1 / 12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
可编辑可修改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
一、目的要求
2 / 12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
可编辑可修改
该方法原理与漏斗分离法一样, 但分离效果更好, 而且泥沙等杂物较少。 用两个不锈钢浅盘
套放在一起,上面一个是筛盘, 它的底部是筛网, 网目大小为 10 目 / 英寸, 下面一个是稍大
的盛水盘。 也可在培养皿上放置一个稍小的做成浅盘状的金属网, 网与培养皿底部保持一定
距离。
分离时将线虫滤纸放在网上用水淋湿, 上面再放一层餐巾纸, 将要分离的土样或植物材料放
在餐巾纸上,在两盘之间缝隙中加水,淹没土样或植物材料,在室温( 20~ 25 ℃ )下保持
3d,去掉筛网后,将下面浅盘中的水样过筛(上层为 25 目,下层为 400 目),将下层筛上
的线虫用小水流冲洗到记数皿中,观察记数。
5.漂浮器分离法
对于没有活动能力的孢囊线虫的孢囊可采用漂浮器分离法 (Fenwick-Oostenbrink 改良漂浮
法),该法需要特制的分离装置。分离时先将漂浮筒内盛满清水, 将 100g 风干的土样放在
上筛中,用强水流冲洗土样,使其全部洗到漂浮筒内,并从环颈水槽流到承接的细筛( 100
目)中,再用细水流冲洗一会, 使漂浮物全部流入细筛。 将细筛中的孢囊等漂浮物用水洗入
烧杯 或三角瓶中,再倒入铺有滤纸的 漏斗中,用毛笔收集并观察滤纸上的孢囊。
提示 漂浮分离的土样必须要风干,否则孢囊不能在水中漂浮,需用比重小于 1 的溶剂。
五、所需时间流程
1. 漏斗 分离 样品浸泡 放出水浸液、离心 镜检
2.培育分离 样品培育 过筛、收集、镜检
3.浅盘分离 样品浸泡 样过筛、收入记数皿、镜检
4.漂浮分离 10 min 左右。
六、实验作业
比较各种线虫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
5 / 12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
3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
12 / 12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
可编辑可修改
一、目的和要求
识别主要植物线虫病的症状和病原线虫的形态特征。包括雌雄同型及异型线虫 .
二、材料和用具
草莓芽干尖线虫 ( Aphelenchoides besseyi )或珠蓝线虫; 小麦粒线虫 ( Anguina tritici ),
破坏性茎线虫( Ditylenchus destructor ),寄主甘薯,南方根结线虫( Meleidogyne
arenaria ),寄主花生等;大豆胞囊线虫( Heterodera glycines );长针线虫 (Longidorus
sp. );毛刺线虫( Trichodorus sp. )。
寄生性线虫病的危害状标本或幻灯片。
线虫的固定液有多种,常用的有 FA、 FAA和 TAF 等三种:
1) FA 液:福尔马林( 36%甲醛) 10ml,蒸馏水 90ml;
2) FAA液:福尔马林 10ml,冰醋酸 1ml ,蒸馏水 89ml,
3) TAF液:三羟基乙胺 2mi,福尔马林 7m1,蒸馏水 91ml。
三、内容与方法
线虫形态的观察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
7 / 12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
4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
12 / 12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
可编辑可修改
1) 粒线虫属( Anguina )观察由小麦粒线虫危害小麦引起的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形态观察实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