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21*教学案例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案例
教材是“根",学生是“本”,正是在这“根”和“本”的深化解读中,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重难点、学习关键和教学策略。
一、以情境导入,引发认知冲突,扩展数的认识,显现,并写上二分之一.
(3)比一比,理解“不同图形”的二分之一.
辩析:老师这儿还给大家带来一些图形,你认为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吗?
小结:看来呀,无论是一个月饼、一个正方形,还是一个长方形,只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认识四分之一。
(1)分一分,理解“一个月饼"的四分之一。
提问:假设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填空:请翻开数学书第92页,填一填。
(2)折一折,理解“一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活动: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先折一折,把它的四分之一涂上阴影。
4
交流:你是怎么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的?还有不同折法吗?
(3)比一比,理解“一样图形,不同折法”的四分之一.
3、认识几分之一,比大小
(1)折一折,理解“不同图形"的几分之一。
活动:用一个图形折一折,用阴影涂色表示出你想表示的几分之一.
交流: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又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展示:学生作品一一不同图形表示的同一个分数。
提问:这一次形状都不一样了,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几分之一(如八分之一)呢?
小结: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一样的分数。
(2)比一比,比较“同样图形”的几分之一。
提问:都是一样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展示:学生作品一一同样大小的团表示圆的不同的几分之一。
比较:结合同样大小的圆形,说一说 1/2和1/4的大小,1/4和1/3的大小。
交流:每一组老师都给了同样大小的 图形,你表示出的分数,谁大谁小呢。开场比一比?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图形能比较分数的大小(精品文档请下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学生不断经历、“做”、在“思”的过程中积淀。(精品文档请下载)
这节课,学生对于分数的建构,经历了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在直观感受的根底上,引出1/2表示生活中“一半”的数学化结果,在生活经历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设了认知桥梁,并让多位学说一说1/2所表示的详细含义,这是有意义地承受 1/2概念的过程. (精品文档请下载)
2、第二层次。安排学生折正方形纸并表示其中的1/2,把1/2拓展
5
到不仅是一个物体(月饼),还是图形的范围,实现了知识由内化到外化的过渡,并由此展开对1/4的求同考虑(图形一样,折法不同,为什么都是图形1/4 ),剥离1/4的非本质属性,凸显了本质属性。(精品文档请下载)
3。第三层次。类比迁移,折不同的图形,认识其他几分之一,再展示学生用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不同图形涂的1/8。 (精品文档请下载)
这一系列的精心设计,为学生积累了珍贵的直接行为操作经历和间接思维操作经历,而这两者的交融构成了方法性活动经历. 在操作、交流、感受、体悟的动态生成中完成了几分之一的概念构建,防止了对数的概念教学僵硬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案例覃光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