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学经典案例分析:可口可乐的红色诱惑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10-07-28 09:25?? 共 1462 人浏览 [] [] []
可口可乐的红色诱惑
2003 年,原可口可乐营销总监塞尔希奥·齐曼写了《首席营滩
上偷饮别人的可乐,那一定是可口可乐能给它带来仿佛身处南极的感觉,才使它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也可以安然无恙。
讲到这里,我们不妨作一个对比或者反思。实际上,所谓大品牌特别是常规性消费品品牌,更需要将创意与消费者的生活紧密融合
为一体,寓品牌于幽默、轻松和欢笑之中,大可不必端起架子或者将自己摆在改变民族和社会使命的高度,让人感觉可笑或高不可攀。
尤其是眼下刚刚在成长之中的中国品牌,摆脱创意一脸严肃和沉重的面孔,可能是我们向可口可乐吸取的有益之处。
5、“消渴栓”
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捕捉创意的灵感和要素,可口可乐的这则广告(图六)又证实了优秀的创意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的杰作。
马路边司空见惯的消火栓为什么可以拿来做广告?道理其实很简单:一是二者都以红色为自己的代表色,红色的消火栓与可口可乐
红色的标志相映成趣;二是在街道随处可见的消火栓预示着可口可乐市场覆盖面的宽广;三是消火栓的功能在某种意义上与可口可乐解渴消热特质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鲜红的消火栓两水口出处也加了类似可口可乐瓶盖模样的东西,让人更对消火栓产生了直接的联想。两者除了在色彩方面有相关性之外,更为主要的还在于两者在本质上具有相似之处,这就是创意的绝妙之笔。追求品牌与创意之间的神似是广告创意的终极,因为形似是很容易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模仿和过时的。相比之下,中国的品牌大多数还停留在追求形式主义式的广告创意阶段,我们要走的品牌创意之路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创意元素
先从产品定位和包装寻找基本要素,其次,再从广告语和文字造型方面取构思;第三,不要忘记色彩。可口可乐的红色和瓶子经常被用来做创意的表现要素,不过,每次这个要素的表现形式都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除了西瓜、企鹅和消防栓,很多水果、动物和与消防有关的东西都曾被可口可乐用过,如海豹、消防车等,不知道你想到了没有。
品牌学 案例例分析报告
成败 “喜之郎 ”成败 “喜之郎 ”案列分析
成败 “喜之郎 ”一、案例描述
创立于
1993 年的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以
40
万元起家,进入果
冻产业,以其
专业的果冻布丁企业形象和凌厉的广告攻势,成为行业
领导者。从 1998
年开始,喜之郎便逐渐垄断市场在高
峰时期,喜之郎
曾占有
70% 的市场份额。目前其生产规模和销售量均已跃居全球第一,
年销售额已达
15 亿
元以上。 1985
年,国内出现了首家果冻生产厂
—— 天津长城食品厂。
1986
年,深圳市琼胶工业公司以
“老二 ”
的身份也推出了
SAA
牌果冻。从
1990 年起,全国各地的果冻生产厂家开始大批涌现,家庭果冻作坊遍
地开
花。 喜之郎的创始人李永军敏感地意识到了果冻市场的巨大潜力,与
兄弟李永良、李永魁一起筹集了
40 万元
资金
广告学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