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doc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 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 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过程与方法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节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 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 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尊重科学, 尊重知识, 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 通过本课学习, 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难点: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2003 感动中国颁奖词: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 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 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 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 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 飞天时的从容镇定, 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感动中国 2003 颁奖词提问: 这段颁奖词给的是哪一位感动中国的人物?在神五飞天之后, 中国在太空探索中又取得哪些成就?指出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建国以来重大的科技成就。讲授新课: 学生阅读课文,多媒体展示课文的主体结构。指出本课涉及到的科技领域主要有:核科学、火箭导弹技术、卫星技术、航天技术、农业科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等, 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分类。项目时间成就地位和意义 60 年代初 1964 年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964 年 1970 年 20 世纪 90 年代 2003 年杂交水稻 1973 年计算机的发展 1983 年生物技术的发展 1965 年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再按课文子目逐一学习。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 、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首先要明确的是,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即: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提问: 新中国成立后, 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作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学生回答后,老师整理: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60 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了; 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 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 以巩固国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