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思想简述文档资料(共9页).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 .
心遍哺撇碾歼辽彪祖殴姬桃陕武皋吴砷际拘踏巾撇秦流劣闪又甄恃点会议标志着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成立。
  “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这个术语涉及描述翻译生产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的研究路径、方法和问题。学者们更多地从跨学科的角度,从比较文学、语言学、语言哲学、解释学、交际理论、符号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借鉴新的研究方法,开拓新的思路。
  3、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
  巴斯内特(2004)对文化功能对等观的阐述主要在与勒菲弗尔在共同主编的《翻译研究》[1](Translation Studies)专著中,这种对等观蕴含三层含义:首先,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因为任何一种语言与载荷它的社会文化都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次,“对等”(equivalence)绝不意味着“同一”(Sameness),而是有着不同的层次,如词汇对等、语法结构对等、功能对等,如果把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纳入关照范围,功能对等为权宜之计;第三,要使译文在目标语文化中发挥的功能与原文在原文化中发挥的功能相同,翻译过程中必须进行文化转换。
  对等问题涉及两个思路,一个是翻译中语义的特殊问题,以及从原文到译文的语义传递,另一个是具有审美特点的文学作品翻译的对等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思考,都要把对等问题放置在具体文化背景下讨论。
  然而,译文与原文之间如何才能取得功能对等呢?对于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认为,要达成两者在功能上的一致,译者就不得不对原文进行大量的调整(substantially adapt)。对原文“进行适时的文化整容,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化视野的关照之下充分地满足‘功能等值’概念现在所具有的全新内涵”(傅勇林 2001)。确切地说,巴斯内特主张通过文化转换的方式来取得功能上的对等,譬如就成语翻译而言,如果目标语中有表达相同含义的成语,她主张直接用目标语的成语替换原语的成语。
  巴斯内特强调,翻译中不同功能的对等只是翻译的手段而已,而文化转换才是翻译的目的。翻译就是要满足目的语文化的需要,或特定群体的需要。然而,巴斯内特的功能对等理论上并没有作系统阐释,事实上仍然依赖语言功能理论。
  4、巴斯内特的翻译文化观
  《翻泽研究》(2004)从书的总序中指出:“翻译当然是对原作的改写(rewriting);所有的改写,不论其动机如何,均反映了一定的意识形态(ideology)和诗学(poetics),因而操纵(manipulate)文学在一定的社会以一定的方式发挥功能。……今天,我们正处于各种操纵方式日益增强的时代,研究通过翻译昭示的文学操纵过程无疑有助一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
  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指出:翻译不可能在真空中产生,也不可能在真空中被接受。翻译的产生与接受都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这个语境一指历史,一指文化。如果说翻译活动受历史文化语境的制约是一种必然的话,那么有一种现象也因此必然产生:那就是翻译过程中的“操纵”现象,即译者由于各种文化因素使然而对原文本实施的“操纵

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思想简述文档资料(共9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lfsnxh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2-04-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