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与抑郁研究进展
摘要:甲状腺功能减退与抑郁症密切相关。甲状腺激素在脑功能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脑结构,功能,代谢产生明显变化。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抑郁的具体机制不清,但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脑多系统功能紊乱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8][19]。比如减少多巴胺传输的药物(利血平)可以促成抑郁发作[20]。抑郁症自杀患者尸检报告证实高香草酸在其脑脊液和颈静脉血浆中浓度是降低的[21]。多巴胺参与运动、认知、情感等多种行为过程。多巴胺通过其相应的膜受体发挥作用,多巴胺受体为七个跨膜区域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目前分离出5种多巴胺受体,可分为Dl类(D1和D5)和D2类(D2,D3,D4)受体,它们的分布部位,生化特征和生理功能有所不同[22][23]。多巴胺D1DR为突触后受体,在脑内,D1DR高表达于黑质纹状体神经纤维,中脑边缘系统,中脑皮质区(如纹状体,杏仁核),额叶皮质,而海马,小脑,丘脑,下丘脑区域则相对少一些[24]。
抑郁症自杀患者尸检研究表明,纹状体D1DR密度增高,但与放射性配体的结合能力下降[25]。在抑郁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中,D2DR主要与多巴胺的转运相关,D1DR与抑郁行为直接相关[26]。应用放射性标记研究严重抑郁病人杏仁核发现,DAT降低,D1DR没有明显变化,而D2/D3DR表达是增高,说明抑郁与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缺乏有关[27]。应用RT-PCR方法,发现抑郁病人D1DR,D2DR,D4DR是杏仁核最主要的受体类型,D4DR表达是明显增加[28]。
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脑纹状体D2/D3DR与放射性配体的结合明显增加,提示纹状体D2/D3DR与内源性多巴胺结合降低,内源性多巴胺神经递质下降[29]。
甲状腺功能减退能够导致多巴胺功能受影响。Vaccari等应用[3H]标记的多巴胺研究发现,母鼠妊娠晚期及产后的持续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仔鼠脑纹状体多巴胺功能紊乱及脑纹状体多巴胺D1DR明显下调[30]。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引起脑海马多巴胺D2类受体的异常兴奋,提示甲状腺激素可能与海马区域内D2受体兴奋功能的抑制有关,导致临床上甲减的认知功能障碍[31]。
抑郁患者中甲状腺功能筛查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4%的抑郁症病人合并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而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则达40%[32]。%[33]。
总之,甲状腺功能减退对于脑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抑郁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多巴胺系统功能紊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可能发病机制。
参考文献:
[1]DayanCM,,2(3):168-79.
[2]ChanS,[J].,165(1):1-8.
[3][J].,8(8):703-71.
[4]HershmanJM,BurmanKD,DenkeMA,-Scientificreviewandguidelinesfordiagnosisandmanagement[J].,291(2):228-238.
[5]Alva-SánchezC,Sánchez-HuertaK,Arroyo-HelgueraO,;1271:27–35.
[6]Alva-SanchezC,Ortiz-ButronR,Pacheco-[J].BrainResearchBulletin2004,63(2):167-171.
[7]Alva-SanchezaC,Sanchez-HuertaK,Arroyo-HelqueraO,
甲状腺功能减退与抑郁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