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暂无
来源:《资源导刊》2021年第3期
白世强
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是中央赋予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编制国 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系统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工程的优入分析地方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现状的 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施导向,落实“开门编规划”原则,与国土空间规划紧 密衔接,研判生态保护修复的问题及原因、明确目标任务和空间布局、设置重大工程、提出保 障措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以及优质生态产品提 供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开展专题研究。编制好生态修复规划,应结合规划核心内容,开展必要的专题研究。一是 突出问题导向,分析研判区域性重大生态问题和生态风险,识别生态问题,诊断评价问题的严 重程度,并分析原因。二是凸显核心资源要素约束作用,按照“以水定绿、量水而行”要求, 开展区域水平衡状况研究,分析水资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不同水资源条件特别是水资源 短缺情况下的生态修复措施。三是强化规划实施导向,研究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的模 式、市场化机制等,为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思路、创造条件。专题设置应结合地方实际,突出 特色和实用性,为编制高质量的生态修复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编制规划的思路方法
凸显生态属性。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生态修复规 划以各类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为主要内容,应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制,充分考虑自 然地理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以重点流域、区域为基础单元,安排生态保护修复活动, 推动“单一因子”保护修复模式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模式转变,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 和稳定性。对于典型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濒危动植物栖息地,应划入自然生态 空间、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严加保护,减少人为活动干扰;对于已经受到人为破坏的、 退化的生态系统,采取必要的辅助修复、生态重塑等工程技术手段,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原 则使用本地物种恢复植被,加快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统筹三类空间。国土空间规划将国土空间分为城镇、农业、生态三类,并划定了生态保护 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作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管控边界。三类空间 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环境。生态修复规划以关系区域生态安全的重 点生态功能区、各类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聚焦于生态系统受损的区域,科学确定保护修复措 施,恢复生态功能,塑造生态景观。同时,要统筹森林、河流、湖泊、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 系统与农田、城镇等人工生态系统的协同性,整治农业、城镇空间,合理确定生态修复后的土 地用途,突出整体效益提升。对于农业空间,要突出耕地、牧草地等的生态功能,保护乡村自 然山水格局,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恢复退化土地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 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对城镇空间,要注重保护和修复城区的生态系统,连通河湖水系,重塑健 康自然的水域岸线,促进水利、市政工程生态化,打通城市内部的水系、绿地和城市之外的河 湖、森林、耕地的空间连接,构建蓝绿交织、亲近自然的生态网络,提高城市韧性和通透力, 提升城市人居生态品质。在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相邻或存在一定冲突的区域,人为活动 对生态空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思路和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