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的“四春”论《红楼梦》中的“四春”内容摘要: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是《红楼梦》小说中贾府的四位小姐, 从她们的身上, 我们不仅能看到作者曹雪芹对封建制度的控诉和对四位女子命运的叹息, 更能够清晰地看到贾府由盛而衰的全过程。作者除了主要写主人公除外, 更塑造大量生动鲜活的配角人物。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便是这些配角中的代表。她们的结局让我们对这个封建吃人的社会提出强烈的控诉,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必然原因。关键词: 《红楼梦》;四春;贾府;封建制度;结局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 他通过四百多个人物形象和他们不同的命运来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的腐朽没落以及崩溃灭亡的历史结局, 同时赞美和歌颂了叛逆者和初步民主主义的新思想诞生。贾府中有四位小姐,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元春和探春比较亲, 是同父异母, 都是贾政的女儿, 而迎春是贾政的哥哥贾赦的女儿, 三人都住在居荣府; 但贾惜春隔了一层, 她属于宁府, 是贾珍的胞妹。大姐元春早年入宫, 其他三姐妹受贾母宠爱, 自小都在荣府一起长大。但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四人性格不同、形象也大有差别。贾元春是封建社会的女性典范形象; 贾迎春是温柔沉默的女性形象; 贾探春是精明能干的女性形象; 而贾惜春善于撇清的女性形象。在日益衰败的贵族家庭中, 贾府“四春”最终也免不了“原应叹息”的命运。一、德才兼备的贾元春--- 贾府兴盛的开始贾元春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她出生在正月初一的那一天, 所以得“元春”。在《康熙字典》中对“元”字有这样的解释:“元, 始也。”①《说文解字》中也有:“元,始也。从一从兀。”②《公羊传· 隐公元年》中“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③《文心雕龙· 原道》中“人元之元, 肇自太极。”中也将“元”字做“始,开端”的意思理解。从上面可以看出来,“元春”者,春之始也。她作为四春的大姐, 无疑代表贾府兴盛的开端。她所代表的是贾府的“开山鼻祖”--- 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就贾府来说, 是宁荣二公一起奠基了贾府辉煌的开始。但是在作者《红楼梦》而言, 是因为贾元春的“才选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才造就了贾府空前的兴盛和繁荣。贾元春是封建社会贵族家庭中着意培养的女性典范。她起初充任女史,后“才选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而其中“元妃省亲”是元春唯一的出场, 但是她却是全书最大的背景人物。她的地位保佑着她的家族: 她的进退关系着整个家庭的兴衰。而在“省亲”里, 留给我们最为深刻印象的并不是她身为黄妃的雍容华贵, 而是一个被幽禁在深宫里的性情中人。茶已三献, 贾妃降座, 乐止。退入侧殿更衣, 方备省亲车驾出园。至贾母正室, 欲行家礼, 贾母等俱跪止不迭。贾妃满眼垂泪, 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 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于怀内,又扶其劲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刻, 请驾回銮。”贾妃听了, 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④省亲本来是贾元春极为荣耀的时刻, 但是看到的只是她在亲人身边止不住的泪水。贾元春的悲不在于早死, 而是她身居显位的高处不胜寒。“虎凶相逢大梦归”, 正是照实了她宫廷生活的凶险。当贾元春死后, 托梦向爹娘哭诉:“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 须要退步抽身早!”④她的意思是在告诉家人,以她自己含恨而终作为前车之鉴,希望父母赶快从官场中抽身, 敲响了贾府衰落的警钟。当贾元春死后, 贾家虽然失去了一颗乘凉的大树, 但是并没有抽身退步, 最后在政敌的陷害和皇帝的迁怒下衰败了。贾元春最后的愿望也没有实现, 那只能成为她永远的遗憾! 贾元春是深受封建礼教残害最深的人, 她也是受封建礼教熏陶深入骨髓的女子。对于贾府来说, 她代表了高尚的皇权, 她的意愿就和圣旨一样, 她对贾宝玉的婚姻起到了主导作用。一年端午节中, 元妃打发太监往自己娘家赏赐节日礼物, 但是奇怪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完全一样, 而林黛玉却和迎、探、惜三位姑娘一样。贾元春这次送礼的是贾母、王夫人。凤姐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第一次感情倾斜, 所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婚姻悲剧的始作俑者是贾元春。她不仅自己是一个悲剧的人物形象, 她同时也是执照悲剧的人物。可见封建势力的腐朽观念以及会摧残人的本质。在元妃省亲时,演了四出戏,其中第二出是《乞巧》。而《乞巧》这折戏中,在洪昇的原作中名为《密誓》,它集中写了杨贵妃虽“蒙陛下宠眷”, 却忧虑重重,“只怕日久恩疏”,“宠难凭”,“恩移爱更”, “销魂泪零,断肠枉泣红颜命”……一句话,她就怕自己失宠。于是唐明黄对她信誓旦旦地说:
论《红楼梦》中的“四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