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
路基路面工程
总论
路基路面的基本性能:一. 承载能力、 二. 稳定性、 三下排水设备有:盲沟、渗沟、渗水隧洞和渗井等。(各设置在什么地方可见P190)
2. 路面排水设备有哪些: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路面内部排水、边缘排水系统、排水基层的排水系统。
第八章 土质路基施工
1. 施工前准备工作:组织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工作、物质准备工作。
2. 路基填挖方案有哪些:
路堤填筑:土质路堤(包括石质土),按填土顺序可分为分层平铺和竖向填筑两种方案。
路堑开挖:土质路堑开挖,根据挖方数量大小及施工方法的不同,按掘进方向可分为纵向全宽掘进和横向通道掘进两种,同时又可在高度上分单层或双层和纵横掘进混合等。
第十章 碎、砾石路面
1. 碎石路面的分类:水结碎石路面、泥结碎石路面、泥灰结碎石路面、填隙干压碎石基层。
2. 磨耗层:磨耗层是路面的表面部分,用以抵抗由车轮水平力和轮后吸力所引起的磨损,以及大气温度、湿度变化等因素的破坏作用,并能提高路面平整度。
保护层:保护层在磨耗层上面,用来保护磨耗层,减少车轮对磨耗层的磨损。
第十二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1. 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合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此修筑的路面为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包括应力——应变关系、疲劳特性、收缩(温缩和干缩)特性。
3. 石灰稳定土强度形成原理: 1)离子交换作用; 2)结晶作用; 3)火山灰作用; 4)碳酸化作用。
4. 影响石灰土强度的因素: 1)土质; 2)灰质; 3)石灰剂量; 4)含水率; 5)密实度; 6)石灰土的龄期; 7)养生条件。
5. 水泥稳定类基层强度形成原理:用水泥稳定土的过程中,水泥、土和水之间发生多种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从而使土的性能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作用分为化学作用、物理——化学作用、物理作用。
6. 水泥稳定类基层影响强度的因素: 1)土质; 2)水泥的成分和剂量; 3)含水率;
4)施工工艺过程。
7. 工业废渣稳定基层特性、用途、分类:
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基层具有水硬性、缓凝性、强度高、稳定性好,成板体、且强度随龄期不断增加,抗水、抗冻、抗裂而且收缩性小,适应各种气候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特点。
近几年来,修筑高等级公路,常选用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做高级或次高级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
公路上常用的工业废渣有: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和煤渣,钢铁厂的高炉渣和钢渣,化肥厂的电石渣,以及煤矿的煤矸石等。
8. 石灰煤渣(简称“二渣”)基层是用石灰和煤渣按一定配合比,加水拌和、摊铺、碾压、养生而成型的基层。
石灰煤渣、石灰煤渣土和“三渣”皆具有水硬性。
第十三章 沥青路面
1. 沥青路面的损坏类型:1)裂缝; 2)车辙; 3)松散剥落; 4)表面磨光。
其成因见P306
2. 沥青路面的基本要求:1)高温稳定性; 2)低温抗裂性; 3)耐久性;
4)抗滑能力; 5)防渗能力。
3. 沥青路面的分类:
1)按强度构成原理分类: 密实型和嵌挤型两大类;
2)按施工工艺分类: 层铺法、路拌法和厂拌法三类;
3)根据沥青路面技术特性分类: 沥青面层可分为沥青混凝土、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五种类型。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形态有三种典型类型,即密实悬浮结构、骨架空隙结构、密实骨架结构。
蠕变是当应力为一恒定值时,应变随时间逐渐增加的现象。
应力松弛是当应变为一恒定值时,应力随时间而衰减的过程。
弹、黏、塑性是认识材料力学特性的最基本单元,这些基本单元用一定的力学模型及本构关系来表达,即称为力学元件。
沥青的劲度模量:劲度模量是一定时间(t)和温度(T)条件下,应力与总应变的比值。
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机理:
失稳型车辙: 这类车辙是由于沥青路面结构层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内部材料流动,产生横向位移而发生,通常集中在轮迹处。
结构型车辙: 这类车辙是由于路面结构在交通荷载作用下产生整体永久变形而形成,主要是由于路基变形传递到面层而产生。
磨耗型车辙: 由于沥青路面结构顶层的材料在车轮磨耗和自然环境因素作用下持续不断地损失而形成,尤其是汽车使用了防滑链和突钉(胶钉)轮胎后,这种车辙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