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的观察分析
邓小玲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全自动血凝仪和血液分析仪,检测了正常非妊娠孕妇(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综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的观察分析
邓小玲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全自动血凝仪和血液分析仪,检测了正常非妊娠孕妇(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观察组)各32例的下述指标,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结果:观察组的PT、APTT较对照组均缩短,差异有极显著性()。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及凝血三项指标可作为判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重要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小板;凝血指标;观察分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3(c)-084-0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导致孕妇和围生儿患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率为10%左右,迄今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凝血与纤溶系统平衡失调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体内凝血功能变化十分显著,表现为血液黏度增高,血小板活化,凝血系统、抗凝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等,使得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血栓前状态[2-3]。本文为此通过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及凝血指标,探讨其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诊断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2010年1~12月住院孕妇64例,其中正常无并发症妊娠孕妇32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岁,平均孕周为(±)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32例(观察组),平均年龄为(±)岁,平均孕周为(±)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见《妇产科学》[4]。以上两组既往均无心、肝、肾脏疾病及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出血性疾病病史,未使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检测方法
两组均在清晨空腹及安静状态下, ml,分置于硅化玻璃管中,分别检测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含量浓度。
统计学处理
所有测定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PT、APTT和TT变化
观察组的PT、APTT较对照组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LT与FIB变化
两组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的含量见表1。结果可知,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的观察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