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成型管理制度
一1).后踵定型:
B. 鞋面加热时,胴垫泡棉必须掀开,让热熔胶整片烘到,鞋面必须先进先出,随时把吹风管上的热熔胶及其它杂质清除干净,确保热风效果
C. 后套模之中心线须与十字灯中心线对准,且灯的位置要与后套模垂直成90度,第二个线须与后套模切齐,第三条线与鞋面下缘切(依鞋型不同或客户要求而定)
D. 定型后之鞋面放入鞋面架,一排放四只,鞋口朝定型人员,底面向底合缝人员,应先进先出,间隔时间不可低于75″
2).车底合缝
A. 鞋面,中底布号尺与中底布相应记号尺须确实对准,针距1″,6-7针,左右脚起收针须在内腰处起针,最后重叠5针,
B. 完成后,放入架子,其架子间距为:男鞋(6-15#)—65MM,女鞋(5-12#)—60MM,童鞋(1-6#)—55MM,小童鞋(10-#)—50MM,婴儿鞋(2-10)—45MM,
3).穿鞋带
4^)蒸湿C. 红外线感应器处不可有妨碍物,否则会影响机台频率,使鞋面在机台台中受热过高而变形,或过低使鞋面未达到蒸湿效果
7).鞋头活化
A. 机台温度设定190℃,测量时应距活化头25MM处测量,标准为60℃时间为20″,
B. 机台起活化各款鞋型鞋头套,使鞋面更贴楦,不易产生皱折或空洞现象
C. 机台上的活化头使用规格依照PFC或流程看板中设定使用
8).入楦
A. 入楦柄有分三种规格,大号使用成人鞋,6-18″,中号使用童鞋10-6″小号使用婴儿鞋2-10″根据鞋型的不同选用正确入楦柄
B. 入楦前检查鞋面号码是否与楦头号的相应,鞋面后跟是否松软,入楦时依鞋型结构与制工辅导撑控前片包入楦头底部面积,左右保持一致,
C. 入楦后自我检查,鞋子是否入正,这将会影响整只鞋子的结构及后续所有流程
D. 检查底合缝品质(太紧或太松都不可接受)检查楦头品质,有无不良楦头,如无做高度等.
9).后帮
A. 依楦头大小调整机台,后帮时间3″-4″压力25-30KG,不得故意刹车,扫刀温度75℃
B. 依后帮机看板正确调整后帮机与选用正确束紧器
C. 后帮后之成品后跟记号必须达到且底合缝须平整
10).绑鞋带
A. 为避免鞋舌皱折,可把鞋舌翻出,套鞋舌套,避免后道污染
B. 拉鞋带时用力要求适当,以避免茯眼冲孔破裂或变形
C. 绑完后,检查内外腰是否贴楦鞋口是否绑紧,以防后道粉尘掉入
11)做前片高度:
A. 依制工提供之纸板进行画点注意SIZE的分段,不可混用,造成后段鞋头高低
B. 记号位置须做在鞋头中心不可歪斜,造成高度不标准
121314).
A. 画线机的设定条件,-2KG,-4KG,在调整压力时,顺时针方向压力增大,反之,逆时针方向压力减少
B. 依制工课要求是否使用画线垫,若没有用画线垫,机台上的风袋须要有适当的风压画线垫使用不可代号使用,规定一般为全半号共用.
C. 画线时,依鞋子的号码大小调整前后压杆的距离,鞋面与本底合起平放在压垫内,上压杆压下后,检查鞋面与本底配合是否OK,有对饰线的鞋型则要对准饰线,操作时,可对照机台上的镜子进行
15).一次磨,二次磨
A. 机台条件,使用40番砂纸,速度每分钟2000转,不可太快,易打破皮质
B. 依糊线打磨,调整鞋头靠板距离,不可打太深,不可超出糊线1MM
C. 砂纸经常更换,以确保打磨结实
16).ARO去粉
A. 使用手提式磨枪,砂纸使用40番
B. 依糊线研磨,不可超出糊线1MM,不可打太深或太浅
C. 研磨粉要吹干净,交接处不可打翻卷及破损
17).鞋面,本底上处理剂
,,
鞋面处理剂为:6001L或111GN处理剂,交接处要来回迭试,不可积糊或欠糊,中底布边5MM内均匀擦试,中间不可擦试
C. 盛糊剂的容器应为玻璃器或瓷器,器皿上须注明糊剂的种类与危害性,还须注明时间,几时开始,几时结束,一般糊剂使用期限为1H超过不可使用,糊剂表面用不锈钢碗盖盖住,,,模应倒掉,不可使用
D. 上完处理剂后,水平放入烘箱输送带,温度为50-55℃,时间3‵ 00″-3‵30″,测试温度使用表面温度计
E. 本底的温度要依实际的材质设定,PH为45-50
鞋子成型管理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