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IP协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I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
2. 掌握子网掩码和路由转发
二、实验学时
3学时
三、实验类型
验证型实验
四、实验步骤
实验分组进行,每组6人,采用网络结构二。
说明:主机A、C、;主机E、。
主机B启动静态路由服务(方法: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staticroute_config”)。按照拓扑结构图连接网络,使用拓扑验证检查连接的正确性。
练习一:领略真实的ARP(同一子网)
主机A、B、C、D、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a”命令,察看ARP高速缓存表。
【问题】
ARP高速缓存表由哪几项组成?
IP地址
物理地址
类型
主机A、B、C、D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ICMP)。
主机A、B、C、D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
主机A ping 主机D()。
主机A、B、C、D停止捕获数据,并立即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a”命令察看ARP高速缓存。
【问题】
结合协议分析器上采集到的ARP报文和ARP高速缓存表中新增加的条目,简述ARP协议的报文交互过程以及ARP高速缓存表的更新过程。
报文交互过程:
发送者知道目的端的IP地址。
IP要求ARP创建一个ARP请求报文,其中包含了发送方的物理地址和IP地址,以及目的端的IP地址,物理地址用0填充。
将报文传递到数据链路层,并在该层中用发送方的物理地址作为源地址,用物理广播地址作为目的地址,将它封装在一个帧中。
同一个链路或路由器都接收到这个帧,因为该帧含有一个广播目的地址,所有报文都对报文移交,并传给ARP。除了目标机器以外的所有机器都丢弃该报文,目标机器对IP地址进行识别。
目标机器用一个包含其物理地址的ARP响应报文作出响应,并进行单播。
发送方接收到一个响应报文,就知道目标机器的物理地址。
可将携带目标机器数据的IP数据报封装到一个帧,单播到目的地址。
练习二:编辑并发送IP数据报
主机A启动仿真编辑器,编辑一个IP数据报,其中:
MAC层:
目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
源MAC地址:主机A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0。
IP层:
总长度:IP层长度。
生存时间:128。
源IP地址:主机A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主机E的IP地址()。
校验和:在其他所有字段填充完毕后计算并
IP协议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