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晋商想到创业者
第一篇创业,实现财富自由的最佳途径
首先,进入财富集中地带。创业难,获得“第一桶金”更难。当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为商业的发展提供机遇时,一个地方的商人能不能得到发展,取决与这个地方的商人能不能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捷足先登,发展自己。如果不能认清形势,看不到机遇,或者当别人已经捷足先登而后才看到机遇,因为迟走了一步,那么要发展自己不仅是困难的,甚至可能遭致失败。山西商人在明清两代之所以得到很大的发展,与其他地域商人相比,就在于他们抓住了这个机遇,并且紧紧抓住了这个机遇,挖到了“第一桶金”。财富集中地带,并不一定是最发达的地区,而是市场最广阔,最有银子可赚的地方。
明朝,财富集中地带之一是九镇边关。近百万大军的粮食需求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在朝廷“开中法”的制度下,晋商抓住机遇,以换取盐引的方式支取食盐,然后到相关售盐地区销售,获得巨额利润。晋商几乎垄断了向“九边”输粮,并以此优势经营盐业,并与徽商争夺江淮盐业市场。晋商利用“开中法”做“盐引”生意,同时进行粮食贸易,使他们积累大量财富,完成了原始积累,接受了最初的商业启蒙,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
由晋商的创业初期的发展,创业者是否考虑如下几点:
1、选择创业的地域问题:很多创业者在选择创业的发展初期,一般会选择发达或相对的大中城市,毕竟这里的机遇和需求相对较多。但通过晋商的创业发展地域看,他们选择的发展地域属于非发达地区,是比较闭塞、贫瘠的大西北地区,就地理位置看不是创业的理想地区。但晋商的经济实力却能远远的大于西邻陕西商人和东邻北直隶商人,晋商能独占鳌头,凭借的是对政治的敏锐感和抓住商业机遇。由此可以看出,机遇到处都在,不限于地域,关键看你是否有“慧眼”。
2、选择创业的目标问题和政府决策息息相关:晋商选择创业的目标始于“盐业”。盐铁专卖是历朝历代既定的国策,盐业经营风险小,利润高,是一桩只赚不赔的生意。借明朝“开中法”做“盐引”生意,以所运粮食的多寡支取盐引,同时将粮食贸易能到最大化,是一举两得的大生意。后期,明朝改“开中法”为“折色制”,这个制度激活了边地粮食市场,使边关粮食市场化,为晋商获得巨额利润创造了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创业者如果想创业成功,应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感和洞察力,懂得不同时期政治的需求和导向,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原始积累。
第二、及时发现“邻居”的需求。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仅有地利之便,并不一定成就大事,还需要具有敏锐长远的眼光。所谓幸运,其实是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机会。所谓能力,就是有眼光辨别机会。边贸生意是一项长期生意,因为文明的互补是长期的,需求是长期的!
山西的商人利用其和蒙古、新疆、西藏、俄罗斯等接壤之便,从明清两代就做起了边关贸易。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生活互补是全面的,而非某一时、某一地、某一物的交换。只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文化区域,就永远存在着这种互补。这是永远的商机,一项长期的生意。晋商就是利用这一地理特点,以南北物资交流为其商业活动的主战场,通过做边贸生意逐步发展壮大。1755年,清政府宣布限制俄商赴京贸易,把恰克图作为中俄贸易的唯一地点。晋商立刻抓住这一巨大商机,常万达将“大德玉”字号改为茶庄,倾其所有到恰克图,之所以有此举措,是因为他发现蒙古、俄罗斯、新疆、西亚、欧洲是茶叶消费区,但经常处于缺货状态而成为“奢侈品”。而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又是我国最大产茶区,由于运输不方便,以至无法将茶叶及时卖出。北边及西边需求买茶,南边需要卖茶,如果搭建这个商业渠道让晋商获得最大商机和丰厚的利润。茶叶成为晋商继盐业之后掌握的另一种极为重要的贸易物资,茶叶贸易不仅使恰克图迅速繁荣起来,同时也创造了一批新的晋商巨富,成为晋商发展史上又一个高峰。
就如上内容,创业者是否应该考虑如下几点:
1、地利之便,是否是创业者该考虑的。创业者在创业时,是否考虑邻边是否有少数民族和异国,是否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文化区域。文明互补是长期的,贸易需求也是长期的,这最起码能给予提供一些便利的商业机会。
2、利用地域商业需求不同进行贸易互补。晋商利用北方需求茶叶、南方产茶这个需求进行商业互补,而创业者是否也考虑利用本土资源进行一些地域的互补,尤其是在这个交通运输发达、通讯网络先进的时代,更具有晋商所不具备的优势。这点对发展以国际贸易为主的一些利用进出口公司做代理发展的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发展中更尤为重点考虑。
第三:永远不要爱上一个行业。经商一大忌是缺乏灵活的头脑,只固守一条路子,而且低头走到底。这种做法只会导致一种结局——失败。真正的成大事者都是让自己的思维达到一种极度灵活的状态,以变应变,寻找新路。李嘉城对此有过一个精辟的论述:“作为商人,你永远不要爱上一个行
由晋商想到创业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