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除了常规教学中的讲清重点、启发思维外,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前一篇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说明文的基础上,我继续加强了“文体”教学,并由课堂教学的“主体”,变为了“主导”。在教学初始,我就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学习说明文的“十五字”方针: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这五个板块逐步深入地阅读课文。由于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方法,对文章的解读非常顺利,思维也较为活跃。课堂上,学生不仅很快的明确了本文的说明对象——中山陵,抓住了对象的特征——巍巍,并能从设计方案的择优、地理环境的选择、中山陵建筑的组成等多个角度对“巍巍”进行深入的剖析,由陵园的高大的外观到墓葬者的伟大人格和不朽精神都有了理解,文章的主题也就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了。而通过对陵园建筑的说明顺序的梳理和说明方法的找寻,学生对空间顺序和方法运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当然生动说明语言的赏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说明语言的别样风格。
可以说因为有了教学方法的改变,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引导,课堂教学变得轻松而有效,学生的学也变得更加活跃而自信。
魏巍中山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