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授课人:高语王健一、教材分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百家》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其中《论语》兼具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的性质,实用理性色彩较重,是一部影响中华民族的著作,看似久远,却时时回应着当今社会现实。《不义而富且贵》主要讲述的是孔子的义利观,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对于治疗我们现在社会上一小部分人的弊病更是意义重大。在学习本课时,除了掌握一些重要字词的含义,重点在于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把所学知识、道理运用于实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发掘它的现代意义,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并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而”“过”“饭”“饮”“处”“授”“要”“適”“比”等的含义(2)归纳整理有关孔子的“义利观”方法与过程:通过“自读品悟——诱导点拨——合作探究”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朗读、讨论和品读,掌握理解文意,探究文本思想主旨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发掘它的现代意义,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学重点:结合文化背景和当今社会的实况,形成孔子“义利观”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观点教学难点:汲取课文精华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应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1)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有对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所以本课的文言字词对他们来说不是难点,教学中也就不当做教学重点来考察。(2)他们对社会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只是是非观念的界限不是很清晰,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当今社利益的热点问题上,看法不是很成熟,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3)2班的学生基础又比较扎实,女生19人,男生25人,课堂比较活跃,所以本课的教学将重点放在孔子“义利观”的理解和对现实意义的探讨上,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4)2班学生的基础不错,知识的迁移能力也较强,所以授课中对他们的目标要求也较高,在对孔子“义利观”历史与现实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求他们将课文中的知识迁移,应用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双汇瘦肉精”事件导入(板书课题)(二)、(投影出示)富而可求以告者过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不处也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义与之比无適也诵读课文(三)、重点探究1、本课中孔子说到了他的追求和不追求,甚至鄙弃,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找出并讨论,是什么,为什么。小组展示合作成果。如有缺漏,其他小组成员补充。追求的:“富而可求””义然后取”“贫寒亦乐”“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见得思义”“义与之比”不追求的:“如不可求”“不义而富且贵”“闻义不能徙”“见义不为”2、提问:孔子追求和不追求的标准是什么?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