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霉素皮试假阳性
【关键词】青霉素
青霉素是应用于临床上最广泛的一大类抗生素,凭着价格廉、疗效显著、副反应少的特点,一直应用于临床。但青霉素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往往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青霉素皮试假阳性,从而使患者失去青霉素治疗的机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通过临床观察及应用,浅谈一下致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影响因素。
1 皮试消毒液的影响
过敏反应由于个体差异,病人对消毒液过敏,致局部血管扩张,皮试易出现假阳性。
消毒剂的选用青霉素皮试前,采用何种消毒剂做皮肤消毒,对皮试结果判断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如采用传统的消毒剂(75%乙醇),假阳性的出现几率明显增多。%新洁尔灭液。
操作人员因素在做皮试时消毒液尚未完全挥发,即予穿刺,使消毒液随针眼渗入皮内,由于消毒液的刺激,主要表现为局部皮丘隆起、偏硬,红晕直径可
≥1cm,易出现阳性反应的假象。
2 青霉素皮试液配制的影响
皮试液的配制(1)宜用生理盐水,不宜用注射用水,因注射用水是低渗液,青霉素在弱碱性溶液中易形成青霉烯酸[1],诱致过敏反应。(2)宜现用现配,不宜高温、过久保存。其晶粉室温中稳定,易溶于水,但水溶液不稳定,在室温中放置可逐渐分解失效,且可生成具抗原性的降解产物,故临床应用时需临时新鲜配制成水溶液[2]。
皮试液的浓度、剂量在配制青霉素皮试液时剂量、浓度不够准确,注入药液过多,均可出现假阳性反应。一般皮试液应为青霉素钠与氯化钠注射液配制的溶液,每毫升含青霉素500U,(50U),,20min后观察局部反应[3]。如果皮试液浓度过高,注射量过大,皮试时皮丘变大,周围可出现红晕、水肿而易判断为阳性。
3 青霉素制剂的影响
目前青霉素生产厂家、批号及品种各异,而青霉素制剂中的抗原主要来自生产过程中残留的多肽、蛋白质等杂质以及在储存使用过程中分解产生的各类物质,配制的皮试液易出现阳性反应多由这些物质引起,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与其水溶液中的降解产物及制品中所含杂质有关,极微量的青霉素在体内形成的青霉素降解产物,与体内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形成青霉噻唑蛋白或青霉稀酸蛋白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1]。
4 受试者的影响
局部皮肤的影响某些疾病本身可有皮肤充血、红斑及皮疹样改变,如麻疹、猩红热、过敏性紫癜等,影响青霉素皮试的检查结果,因此皮试时应躲开异常皮肤,皮试点与皮损部位严格鉴别,发现高热病人可待高热消失或进入退热期,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时进行。
当病人在体质较差、睡眠不足、空腹等情况下皮试出现的阳性率较高,此时要严格区分为过敏反应还是应激反应。
与霉菌有共同抗原,霉菌感染的病人对青霉素有潜在性过敏,皮试阳性反应大。
5 其他因素的影响
患者本身假阳性病状,医护人员经验少,怕担风险,皮试部位皮肤微红或吸收不好,或患者主诉与皮试本身无关的症状,即判为阳性。
注射部位一般应在前臂内侧皮下,如鞘内注射可引起青霉素脑部疼痛[2],影响皮试结果的判定。
夜间由于光线不足,特别是冷光灯,使皮肤变白,故最好夜间不做青霉素皮试。如确实需要,试敏结果要
浅谈青霉素皮试假阳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