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破译了“虎!虎!虎!”密电他破译了“虎~虎~虎~”密电他破译了“虎~虎~虎~”密电太平洋上空传来“虎~虎~虎~”――灼烫的电波穿过浓浓硝烟,在太平洋冰冷的云浪间飞驰。1941年12月8日上午8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机动队偷袭珍珠港成功后,担任这次偷袭的空中指挥官渊田大佐下令,向偷袭珍珠港的舰队司令官南云发电报:“TOH~HUH~HUHru~(虎~虎~虎~)”并向东京转发。只是,很少有人知道,早在日军偷袭珍珠港前5天,在重庆歌乐山的丛林里,国民政府军政部军技室的密码破译专家池步洲,就已经破译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密电~池步洲是谁,他又是如何破译出密电的,“池步洲破译的并不是日本军方的密电码,而是日本外务省的密电码。”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局研究室主任刘志平研究中日“谍战”多年,对那段历史极为熟悉。故事,要从1937年说起。从外行到破译专家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1937年7月25日――也就是“七七”事变后的第18天,乌云滚滚,停泊在神户港的“上海丸”轮船拉响了第一声汽笛,航程的目的地是中国上海。海面上白浪滔滔,池步洲凭栏而望,内心犹如海浪般翻滚。1908年2月19日,池步洲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三溪乡溪源村,后到日本留学,就读于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工部,学机电专业,毕业后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署谋取到一个翻译文稿的职位,还娶了一位名叫白滨晓子的日本姑娘为妻。然而,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为了回国参加抗战,池步洲毅然放弃在日本的安定生活,携妻儿踏上了归国的航程。1939年,源于时任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的邀请,池步洲开始从事对日军密电码的破译工作。重庆两路口的两间民房,几根天线,从1939年3月1日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池步洲就从一个对密电码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破译专家,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日军的密电码系统不同,电码各有差别。其中,陆军的密电码最难破译。整个抗战期间,日军陆军与海军的密电码始终未被破译过。外务省的密电码相对容易破译。”刘志平介绍,当时,池步洲收到的密电码,有英文字母的,有数字的,也有日文的,其中英文的最多。但不论哪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字符之间不留任何空隙,一律紧密连接,不像英文电报每个单词一组,也不像中文电报每四个数字一组。有些英文密电,只从报头的TOKYO判知它是发自东京,内容则一个字也看不懂。一开始,池步洲还以为这些密电是军事密电,后来根据其收报地址遍布全世界,初步判断是日方的外交电报。池步洲决定从这些数量最多的英文密电码开始着手。首先,池步洲发现,在一长串英文字母中,有许多“双字母组合”经常出现,以此判定这种电码不是用两个英文字母表示一个汉字,就是表示一个日文字母。于是按这个思路把一份份密电按“双字母组合”进行划分统计,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共是十组。再假设这十组就是从0到9的十个数目字。如果能够找出哪一个是“1”,哪一个是“2”,就不难继续找出其组合规律,从而达到逐个破译的目的。接着,池步洲又对数字作使用频率统计,并结合日军密电中我军部队番号、兵员数目、枪支弹药的数量等等相关的代码,成功推断出各个代码相对应的数字。经过多次摸索,他又从“师长”“师部”等联想字推知了“长”“部”等字和师长姓名的代码等等。如此零敲碎打,池步洲逐渐破译了一些字词,再根据日语的汉字读音,顺藤摸瓜,又破译出一部分相关文字。当然,取得这样的进展与池
他破译了“虎!虎!虎!”密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