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火疗的起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火疗的起源一、北京人发现火疗根据近代考古学研究证明,我国早于170万年前“元谋人”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用火。距今60万年前的“北京人”则已长期用火。先人们在用火过程中可能因偶尔不慎灼伤,结果却使身体另外一部分的病痛得到了意外的减轻和痊愈,多次的重复体验,于是便主动以烧灼之法来治疗一些病痛,逐渐产生了火灸疗法。二、春秋战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士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既是已知最早关于经脉的专著,又是首次记载火灸疗法的医学典籍。先秦两汉是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重要形成时期。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把灸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官能》)。火疗的适应症包括外感病、内伤病、脏病、寒热病、痈疽、癫狂等。《黄帝内经》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火灸疗法的基础。三、东汉初步形成体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一书,其内容经方药辨治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为主,尽管针灸条文不多,其中《伤寒论》载灸法7条,《金匮要略》2条,复出2条,全书实为7条,但是,对灸法的应用和禁忌证较之《黄帝内经》有所发挥。四、晋唐宋代趋于成熟从两晋至唐宋,是我国针灸医学史上灸法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火疗专著是三国时期曹翕(曹操之子)所撰写的《曹氏灸方》,共有七卷,惜已佚。晋隋时期医学家陈延之,是提倡火疗的先驱之一,所撰《小品方》是我国古代一本重要方书。他指出“夫针术,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为师解经者,针灸随手而行;非师所解文者,但依图说文则可矣;野间无图不解文者,但遂病所在便灸之,皆良方。”表明火疗简便有效,易于推广。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之中,也载述了大量火疗内容,在灸法上,又增加多种隔物灸法,如隔豆鼓饼灸、隔泥饼灸、隔附片灸及隔商陆饼灸等。在火疗防治范围上有较广的扩展。五、远播亚洲欧洲火疗起源于远古,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宋,成熟于元明,衰落于清代及近代。于公元6世纪东渡日本,公元17世纪西进欧洲,历经曲折,在现代获得极大进展,并已展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火疗是传统中医火灸疗法的简称;又称,灸疗、灸法。火疗的作用原理火疗主要通过激潜原理,温热效应,贴敷方法及药物吸收而发挥作用,它具备灸法的所有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血液方面:施术后“脉压显著加大,外周毛细血管灌流改善,血流加快,全血比粘改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恢复平衡,并可增加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从而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2、微循环方面:可增加微循环的功能,对血液动力学有明显影响,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和提高血小板计数。3、代谢方面:可对核酸和蛋白质代谢混乱有明显改善,另外还可控制脂肪变性的过程,并能调节微量元素的代谢。4、免疫系统方面:可调整免疫机制紊乱纠正异常的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系统对疑症的反应。从而有利于炎症的清除及患病组织的恢复。对细胞免疫和液体免疫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功能,而且是双向调节。从而促进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火疗的概念火疗是一种应用物理手段经过加热、浸润与皮肤广泛接触,透过表皮自然吸收渗透到体内的肌肉、骨骼及血液中去,是通过广泛的吸取“火”的热能,使之迅速增加肌体的局部组织温度,从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因真皮的90%是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

火疗的起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