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土壤的形成的原因.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土壤的形成的原因自然界是一个各种因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完整系统。一种事物的形成是以其他事物为基础、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壤的形成也是如此。地球表面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这就是土壤。土壤的质的特征是具有不断供给植物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即肥力。所谓“土壤的形成”,就是要搞清楚这个疏松的表层是怎么来的?“肥力”又是从何而来?地球表面的地壳是由坚硬的固体岩石构成的。坚硬的固体岩石及其风化物构成了成土母质。在此基础上,经过长年累月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的综合作用(其中尤以生物的化学风化为主),成土母质就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温带地区每公顷土地有30万条蚯蚓,每年能翻动30吨土,使之变细变松。再如自然界生物死亡后逐渐聚集起来,经过缓慢地腐烂、分解,形成一种暗黑色胶状物质:腐殖质。它一方面供给植物必不可少的钾、磷、氮化物和各种碳水化合物;另一方面,腐殖质本身就是一种有机酸,它继续腐蚀着岩石。经过许多类似过程的综合作用,地表就不只是一层由单纯的无机物组成的松散物质了,其中具有了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有机质——腐殖质。在生物、气候、地形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溶液、土壤空气、土壤生物等共同组成的、我们所说的“土壤”就逐渐形成了。自人类开创农业以后,土壤即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之一。当然,这种影响是双向的。土壤造福于人类;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也影响着土壤的形成方向和过程,甚至直接改造着土壤的基本性质。在我原,由于几千年来,人们一直习惯于种植水稻。水稻种植甚至成了影响土壤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因此还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土壤类型:水稻土。

土壤的形成的原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