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颍上县部分历史Doc1.doc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颍上县部分历史民国23年(1934年) 中共寿县中心县委出了叛徒,颍上县党组织同时遭到破坏,县委书记姜磐石等人被捕入狱(后叛变)。颍上早期党组织基本终止活动,直到解放战争后期,才重新建立党的组织。民国24年(1935年) 秋,王岗铺创办一所“晓庄师范”型的“颍上县甘罗乡村教育社”。1937年,被迫停办。民国25年(1936年) 国民党颍上县政府征调全县各乡民工修筑县境的“归祁”(从河南归德至安徽祁门,过境长70公里)、“归信”(从河南归德到信阳,经颍上境22公里)公路。同时,县举办土地陈报,测绘全县田宅。民国27年(1938年) 4月下旬,成立“安徽省民众动员委员会颍上县分会”(简称“动委会”)。国民党县长兼主任委员、共产党员戴飘任指导员(戴调离后姚士章继任)。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起来抗日救国。 5月,颍上县“妇抗会”成立,举办两期妇训班,培训妇女骨干60人。 5月24日,日本侵略军飞机3架,轰炸颍上县城约1小时,死伤居民100多人。25日午前,日机9架,分3队,再次轮番轰炸颍城,虽人员伤亡不多,但烧毁房屋1000多间。 6月3日,日军侵占凤台县城,继续南下西进,攻占鲁口孜、沫河口和杨湖镇后,复又龟缩淮南。5日8时,日机轰炸淮河新渡口浮桥和扫射难民。秋,日军乘汽艇溯淮西上,经淮河的唐垛湖、垂岗集一带,遭到第三十四游击纵队杨席清部的阻击,毁敌汽艇10多艘,毙敌100多人。 8月,国民党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水夺颍入淮。颍上平地水深丈余,县境全部受灾,至冬水未退尽。物价飞涨,市场出现抢购粮食现象。民国28年(1939年) 春,国民党县政府征调全县民工沿颍河筑堤。 7月31日,伏汛盛涨,黄河决口未堵,淮、颍河堤漫决,波涛万顷,庐舍荡然。民国29年(1940年) 春,国民党颍上县政府,为分颍河黄水,由乌江经济河入西淝河,征调县北民工沿济河筑堤。 2月,县“动委会”指导员姚士章(共产党员)离颍他去,“动委会”活动终止。民国30年(1941年) 春,新四军驻县北江口集、宋井子、东古城、新庙集等处十余日,后撤离。民国32年(1943年) 秋,国民党县长仇天民主修的《颍上县志》仅完成草稿(未刊印),主编张星桥。民国33年(1944年) 4月24日,日军第二次攻占鲁口孜。25日,占领沫河口,沿颍河西上,27日颍城沦陷。 5月5日上午,日机1架,袭击县西四十铺国民党军队骑八师司令部,卢广伟师长阵亡。7日,国民党暂编十四师三团黄冠伟营与日军激战于五十铺一带,日军败退。10日下午,收复颍上县城。12日收复杨湖。日军龟缩田家庵、寿县等地。颍上全境光复。民国34年(1945年) 9月25日,在县城南关体育场举行提灯会、放焰火,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民国36年(

颍上县部分历史Doc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3986758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