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放射药物学.zip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放射性药物学》总结
第一章:放射性药物的一般原理
放射性药物:应用于诊断和治疗的开放性放射性核素及其化合物和制剂。
受体:是细胞识别与结合化学信息分子(激动剂或抑制剂)并能激发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效应的细胞膜上或细胞核内特殊蛋白分子。
放射性药物应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机制:
A 组织器官的选择性吸收
B 在机体中的“房室”分布
C 细胞的吞噬和胞饮作用(吞噬:固体;胞饮:液体)
D 细胞膜在细胞摄取放射性药物中的桥梁作用
E 受体对放射性药物的选择性吸收
F 微血管阻断
G 离子交换作用
H 在组织器官中的弥散作用
I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J 流经通道
K 辐射的生物效应
对体内诊断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的要求:
A 合适的物理半衰期
B 应能发射中等能量的γ射线
C 放射性核素本身以及它们的衰变产物对人体应是无毒无害的
D 放射性核素应具有合适的化学状态和较强的化学活泼性
E 应具有高的放射性纯度和化学纯度
核医学对放射性药物的要求:
A 具有良好的显像和示踪性能(靶组织与非靶组织特别是与邻近非靶组织的摄取率比值在5倍以上;靶组织内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摄取率应有较大差异)
B 放射性药物制备过程简单、快速、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反应条件(最理想的制备方法:“一步法”标记)
C 良好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辐射稳定性、标记稳定性、体内稳定性)
D 适宜的比活度和载体的使用
E 其他要求(与普通非放放性药物相同的要求)
放射性核素的生产:
A 核反应堆生产放射性核素
B 加速器生产放射性核素
C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放射性药物的制备方法:
A 化学合成法
B 配体交换法
C 同位素交换法
D 生物合成法
E 热源子反冲标记法
正确使用放射性药物:
A 使用放射性药物必须正当化
B 根据临床需要合理选用放射性药物
C 靶/非靶值(尽可能高)
D 成人和小儿用药量应有区别(小儿一般不首选)
E 严格执行放射性药物使用中的禁忌症(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第二章: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一种能定期地从较长半衰期的母体放射性核素中分离出其衰变产生的具有较短半衰期的子体放射性核素的装置。
暂时平衡:T1>T2即λ1<λ2。当时间足够长后(一般为7T2),子体将按照母体的衰变常数而衰变,子体和母体的放射性活度比值为一常数,这时子体和母体放射性达到平衡状态(当子体和母体达到暂时平衡时,分离出子体,则再经过足够长时间后又可建立新的暂时平衡)。
长期平衡/永久平衡:T1>>T2即λ1<<λ2。当子体核素的放射性活度与母体的放射性活度相等,我们称此时子体核素与母体核素达到长期平衡或永久平衡。
淋洗效率:衡量发生器子体核素产出率的参数。淋洗效率=(洗脱液中收集的子体核素的放射性活度/淋洗时发生器中已产生的全部子体核素的放射性活度)*100%
放射性核素的最佳使用时间:
在T1>T2即λ1<λ2的放射性核素发生器中,子体核素的放射性增长到最大值的时间就是发生器使用的最佳时间, 99Mo-99mTc发生器约为23h。
在T1>>T2即λ1<<λ2的放射性核素发生器中,发生器使用的最佳时间一般是在子体核素的第3个到第6个半衰期的时间范围内。(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的使用期取决于母体核素

放射药物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独角戏
  • 文件大小40.16 MB
  • 时间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