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临床分析.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5年1月~2006年12月12月收治的18例腹壁切口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或经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史,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术后1~5年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手段。
【关键词】腹壁切口;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7-0991-02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1]。异位子宫内膜可出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现将我院199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8例腹壁切口及会阴疤痕处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8例,年龄20~32岁,平均26岁,病灶2~4 cm不等,均为单发,有8例为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肿块发生在会阴侧切口的疤痕上,10例发生在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的疤痕上。产后出现症状时间为9~55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症状及体征:所有病例均有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切口疤痕处疼痛,局部触及痛性结节或肿块,经期病灶明显增大,月经后可变小。2例会阴部的包块在疼痛时坐位困难,检查时在切口疤痕处可触及一质韧、活动性差、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表面触痛的肿块。
治疗与效果:18例患者在诊断明确后均采取手术治疗,切除范围应尽可能切除病灶及包括病灶周围1 cm的正常组织,术后未给予药物治疗,经过1~4年随访,18例患者均无复发。
2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于25~40岁的妇女,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有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本组18例患者或有剖产史或有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史,表明妇产科手术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及会阴切口内异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以上均支持了直接种植学说。种植学说意味着医源性内异症,各种宫腔操作均可将子宫内膜移植到切口引起内异症。因此,在实施妇产科手术时,一定要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及操作步骤,避免手术操作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并不难,此类患者均有经阴道分娩,会阴裂伤或侧切史及经腹行剖宫产史,在一定时间后,在切口疤痕处可触及与

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临床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